【概况】
2015年,光大金融租赁公司(简称)资产规模快速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内控制度及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实现规模、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逐步形成品牌特色。全年实现营业净收入11.20亿元,较上年增加3.45亿元,增长44%;拨备后净利润4.51亿元,比上年增加0.5亿元,增长12%,总资产收益率1.37%,净资产收益率10.14%。年末租赁资产余额402.84亿元,较年初增加179.86亿元,增长81%。“十二五”期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1.62亿元、2.71亿元、3.54亿元、4.01亿元和4.5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9.17%;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17.82%、23.99%、24.59%、16.94%和10.14%,始终在金融租赁行业内保持较高盈利水平。开业以来,公司累计实现净利润16.68亿元,累计上缴税收12亿元,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业务发展】
公司与中国光大银行各分支行加强联动,扩大客户群,拓展融资租赁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新型金融产品及服务。
1.调整租赁资产投放结构。加速扩大资产规模,积极推动传统业务优化升级与创新领域业务开拓,坚持专业化、差异化发展。2015年,重点在京津冀、西部等地区,围绕国有企业、政府平台,在交通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水、电、气、热、公交等领域投放超过140亿元,在医疗、电力、汽车等行业投放近55亿元,公司租赁资产行业、区域、客户结构进一步优化。
2.加大创新领域业务开拓。2015年,设立航空设备租赁部,正式涉足航空设备领域,成功开展首架飞机租赁业务。年末公司在天津已成立8家项目公司,成功开展3笔飞机租赁业务,合同金额折合人民币8.15亿元,其中,经营租赁6.12亿元。
3.开展多元融资。2015年,在汇率改革、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公司密切跟踪和分析资金市场变化趋势,积极拓展融资渠道,成功发行35亿元3年期金融债券,配合航空租赁业务开展美元融资,并积极探索租赁资产证券化业务。
4.优化业务系统。持续开发高效的业务系统,涵盖客户管理、流程管理、统计查询、资金管理、台账查询等多个模块,实现业务信息统计、查询、核算的自动化,确保公司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准确传递与共享,保障公司的经营效率与资金安全。
【风险管控】
1.加强风险管理。一是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公司制定一系列租赁业务信用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涵盖项目调查、审查、审批和租后管理各环节。严把风险关口,开展项目全面梳理和重检工作,加强风险预警体系建设。二是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制定《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和《光大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预案》等办法,在日常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设定各种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有效提高公司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三是严控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积极倡导稳健合规的经营理念,加强风险文化和责任文化建设,强化岗位职责与员工执行力管理,增强风险防范和合规意识,明确责任追究,增大内审工作效用,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杜绝操作风险及合规风险的发生。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由总体制度(基本制度)、具体制度(一般制度)和评价制度组成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涵盖全部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和人员,建立全范围的内控系统,对各类风险进行持续监控。通过岗位职责分离和相互制衡的内控机制,强化监督和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