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21年中国民生银行武汉分行运行情况

2022-12-30 10:10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概况】

2021年,民生银行武汉分行(简称)认真落实总行各项工作要求,围绕“六稳”“六保”工作部署,充分发挥金融引擎作用,推动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截至年末,各项贷款余额 883.8亿元,较年初增加54.7亿元;各项存款余额777.2亿元,较年初减少80.8亿元。资产总额 882.2亿元,负债总额862.0亿元。不良贷款余额9.3亿元,较年初减少12.2亿元,不良率1.06%,较年初下降 1.5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7.3亿元,同比减少8.4亿元;实现税前利润 9.3亿元,同比减少6.3 亿元。分行设有31 个同城支行,在襄阳、宜昌、黄石、咸宁、孝感等市共设有5个异地分支行。

【服务实体经济】

一、加大涉农领域金融支持

一是成立乡村振兴金融工作组。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及工作队员深人扶贫-线,探索乡村振兴金融服务新模式,引导金融资源涉农领域倾斜。支持当地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制定县域重点客户、重点项目名单。逐户走访重点客户,对接金融需求,跟进重点项目进程,分阶段投入资金,确保服务不断档。三是积极探索农业供应链、金融链服务模式,丰富涉农领域产品种类,着力降低涉农产业融资成本。四是实行涉农贷款优惠定价和补贴政策。推出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等优惠贷款政策,加大涉农领域信贷投放。截至年末,涉农贷款余额20.3亿元,较年初新增 10.3亿元,增幅 103%。

二、加强绿色金融服务

成立工作专班,持续优化绿色金融信贷政策,重点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构建“峰和”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推出“投、融、链、营”四大类产品,持续加强与中碳登业务合作及金融服务创新。对绿色信贷给予 FTP 优惠补贴30个BP,加大绿色金融领域信贷投放力度。截至年末,绿色金融贷款余额 30.3亿元,较年初新增8.9亿元,增幅41.5%。

三、加大制造业领域金融支持

开通绿色授信通道,提升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制造等行业授信审批效率。利用制造业专项政策资源,积极拓展目标客群,对有市场、技术有竞争力。经营管理良好的制造业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截至年末,制造业贷款余额41.5亿元,较年初新增 7.0亿元,增幅 20.2%
四、加大普惠金融领域支持力度
加大小微信贷业务调研,疏通资产投放堵点.持续优化授信政策:将普惠小微FTP 优惠力度提高到75个BP.给子多维度考核及激励。截至年末,普惠小微余额 116.4亿元,还原核销6.5亿元,较年初新增 11.4亿元,增幅10.3%。

【业务发展】

聚焦主责主业、优化资产结构,腾挪资源服务实体经济。加快绿色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领域的金融服务产品创新力度,全力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

一、优化资产结构

提升中长期贷款占比,压降房地产贷款占比,加大基建项目投放,引导信贷资源逐步向实体经济端、中长期投资端、基础建设领域倾斜。截至年末,对公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 74.3%,同比增长 2.5个百分点: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 20%。同比下降12.6个百分点。全年在电力、热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等基建领域累计投放 122 亿元,占当年对公投放的42%。


二、推进金融创新

依托接入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结算系统银行的先发优势,与国家能源、国电投、华能、华电、华润电力、三峡集团等在鄂成员企业在电力板块拓展上建立业务合作关系,实现授信 72亿元,新增贷款投放 24 亿元。配合总行落地首批碳担保贷款投放,“中碳登协同开发案例”荣获总行“金案例”年度特别奖,“全国碳排放权登记结算系统”课题荣获人民银行“湖北银行业科技奖”一等奖。落地同济医院直连项目,累计为同济医院中小供应商客户投放8700万元,项目在总行“金案例”竞赛中获得“金成果”三等奖落地九州通“应收E”项目,累计投放 4.9亿元,带动33家下游买方医院,“九州通大中小微一体化开发"项目在总行"金案例"竞赛中获得"金摇篮"三等奖。

【防范金融风险】

一、加强合规管理

推动合规管理常态化、强控化、具细化,加强合规部门与纪检部门协作,一体推进合规文化与清廉金融文化建设,构筑“不敢违规、不能违规、不想违规”的长效机制。持续加强员工行为管理,引导员工遵守职业道德。持续加强反洗钱工作,进一步提高条线部门主动履职意识。持续加强合规检查工作,突出问题导向。持续开展自查自纠和屡查屡犯问题整治,明确整改标准和时限,完善问题通报和整改督办机制。持续加强警示教育工作,强化底线思维,营造良好经营环境。

二、加强风险资产管控

一是通过现金清收、核销、转让、重整等方式,加快不良资产清收处置,为新增投放腾挪空间。二是加强贷后监测预警。前置风险集中诊断,动态优化调整措施,化“被动压降”为“主动退出”。三是加强新业务准入管控。压实第一道风险职责,提升行业调研水平和客户风险尽调水平,确保新增贷款整体风险可控。

【改革创新】

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回归业务本源,从优化基础产品、提升基础服务人手,加强客户基础建设,做大做实基础客群。二是开展公司业务营销体系改革。建立涵盖战略客群、机构客群、基础客群的分层分类、专业专注的分层服务体系,推进大中小微零售一体化模式,加强一体协同服务能力,拓展客群经营深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进一步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