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8年,农行湖北省分行(简称)以全面落实农总行与湖北省政府签订的《“十三五”时期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加大金融资源有效供给,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截至年末,存贷款规模突破1万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582.5亿元,较年初增加39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839.8亿元,较年初增加517.5亿元;不良贷款余额44.6亿元,较年初下降11.2亿元;不良率1.16%,较年初下降0.52个百分点。全行下辖17个二级分行(含湖北自贸试验区武汉片区分行),130个一级支行,营业网点941个;在岗员工1.9万人。
全年荣获“全国文明单位”“支持湖北经济发展突出贡献奖”“湖北金融五一劳动奖”等称号。
【业务发展】
1.支持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一是支持全省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城镇化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全年累计支持大型基础类项目200多个。二是积极支持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壮大,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业务,全年新增绿色信贷61.2亿元。
2.支持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围绕住房、教育、医疗等关键领域,加快个人贷款发展,个人贷款净增250亿元,个人住房贷款总量突破千亿元。
3.支持“三农”。结合湖北省“三乡”工程,围绕“两抓两创”,即抓客户拓展、抓信贷投放、创优势产品、创特色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大信贷投放,做好配套金融服务。全年县域贷款余额1416.6亿元,较年初增加153.3亿元。拓展“互联网+”服务“三农”新渠道,全年上线静态聚合码3万个,上线“惠农e商”平台3.4万个,较年初增加1.8万个,累计实现各类金融性交易800多万笔。
4.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一是加强融资对接。围绕小微企业“短、频、快”资金需求,重点推广数据网贷、微捷贷、科创贷等产品,加强与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合作,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5.9亿元,较年初增加44.3亿元。二是推进减费让利。对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扩大收费减免优惠范围,落实农总行小微企业专项经济资本计量优惠政策,精准让利于小微客户。
5.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创新运用短融、中票、企业债、地方债等融资产品,强化投贷联动,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全年承销债券125亿元,地方债投资216.7亿元,均居同业四行第1位,并创“三个首单”,即发行省内同业首单债券通、四行首单债权融资计划、系统首单景区门票收入资产支持票据。
6.助力脱贫攻坚。一是制定规划目标。围绕金融扶贫“五年400亿”的总体目标,制定扶贫攻坚五年规划。二是强化政策倾斜和保障。按照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标准,单独向重点扶贫县支行配置信贷规模和经济资本。同时单独实施扶贫成效激励,年均穿透式配置560万元奖励工资,直接兑现到17个贫困县支行。三是强化考核。将扶贫计划纳入全行综合绩效考核,对金融扶贫成效被人行评为“勉励等级”的贫困县支行,领导班子评优评先实行“一票否决”。年末精准扶贫贷款余额131.8亿元,较年初增加50.4亿元,新增带动5.1万名贫困人口减贫增收。
【产品和服务创新】
1.推进网点战略性转型。围绕打造“智能化、轻型化、营销化”营业网点的目标,从渠道和人员转型两个方面着手,从“硬件”和“软件”同步推进实施网点战略性转型。一是率先在湖北省内打造4家样板网点,上线现金超柜、移动PAD超柜、票据超柜等多种湖北同业首创交易设备。二是创新设计超柜微信扫码收付款功能,解决柜面小额现金收付问题。三是引入信息发布终端,推进网点证照、人员资质、产品信息电子化集中展示,简化亮化厅堂环境。四是引入贵金属3D展柜、智能白板“数字货架”、客户识读系统,以金融科技推进智能化转型,加快人工网点向智能网点转型步伐。
2.推进产品创新。加快推进产品创新示范分行和产品创新实验室建设。聚焦省政府“荆楚农优品工程”,创新“荆楚农优贷”系列产品20余项,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营销,全年“惠农e贷”净增25.1亿元。“e平台三延伸”——三峡物流园“惠农e通”平台营销推广案例获全国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营销案例比赛二等奖;“银校通”项目获农总行第二届公私联动营销优秀示范性项目评比大赛第1名;“财政电子化自助柜面系统”获农总行第三届产品创新分行特色型产品优秀奖。
3.创新流程机制。一是创新推出金融扶贫“六大模式”。根据贫困地区区域特色,创新推出“互联网+金融扶贫模式”“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金融扶贫模式”“农业产业链带动金融扶贫模式”“项目带动金融扶贫模式”“网格化金融扶贫模式”;依托扶贫政策支持,在全省56家支行推行“政府增信金融扶贫模式”,2018年,在人行金融精准扶贫评价中,分行位居全省同业第一。二是围绕提升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效率,推进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模板化运作、批量化审批;利用“预授信”“平行作业”、优先办结等方式,建立重点民营企业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加快流程再造步伐。
【风险管控】
1.守住信用风险底线。一是立足“扶控结合、有保有压”,持续优化行业、区域、客户、产品、担保方式等五类结构,抓好“两高一剩”、政府平台等重点领域风险排查,退出潜在风险客户50户、金额15亿元。二是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力度,清收处置不良贷款56.7亿元,其中,现金清收14.4亿元。有力化解宜化集团信用风险,受到省政府充分肯定,被银保监会在全国银行系统予以经验推广。
2.突出抓好内控案防管理。综合利用“三线一网格”、双基管理、双线问责、科技案防等新机制、新手段,加大合规案防工作考评力度和案件责任人的问责力度,构建“不敢作案、不能作案、不想作案”的案防机制,连续三年实现无案件、无重大责任事故,2018年“三线一网格”监督质效提升明显,考核位列系统第一方阵。
3.深化“平安农行”建设。持续推进运营、财会、信贷、安保、科技、纪检监察等重点领域精细化管理,坚持织牢制度制衡、授权制约、监督制止等关键防线,紧盯管理薄弱环节和风险高发部位,切实强化制度规范、流程核查、机器制约和技术监控,确保全行平安运营。2018年,全行运营质量评价进入系统前10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