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2018年,交行湖北省分行(简称)紧跟省委省政府政策导向,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湖北自贸区等国家和省级重大发展战略,自觉服从金融监管,始终强化依法合规经营意识,全年改革创新、转型发展工作取得良好成效。截至年末,分行存款余额2351.9亿元,贷款余额1660亿元,全年实现净利润46.1亿元。
【业务发展】
1.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项目的投入。一是加大信贷投放。积极向总行争取政策支持,累计122个项目入选总行重点项目库,12个项目共计使用总行专项规模28亿元,均按计划实现足额投放。二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全集团综合性、多功能优势,积极搭建总分行、母子公司、条线间联动服务平台。截至年末,分行对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建设贷款余额超过220亿元,对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建设贷款余额超过170亿元。
2.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发挥集团综合优势,综合运用信贷、投行、基金、网络供应链金融、电子银行等手段,满足科技创新企业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3.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是与省、市工商局联合开发,实现工商注册系统与交行开户系统的成功对接,推出“企业e开户”一站式服务流程,为民营和小微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开户服务。二是召开两场银企座谈会,紧扣金融支持民营企业主题,与民营企业开展面对面沟通交流,不仅了解了困难、听取了需求,而且沟通了产品、宣讲了政策,增进了银企之间的信任。
4.推进精准扶贫。一是坚持产业扶贫。针对分行对口扶贫村的具体情况,再次投入资金用于该村投产非洲菊种植项目,为20户贫困户提供劳动务工就业岗位。二是加大金融创新扶贫力度。以资产收益方式首批向随州325MWp分布式光伏扶贫项目投放5亿元;成功为某集团发行全国银行间市场首笔专项扶贫超短券融资券,发行金额25亿元。
5.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一是加强产品创新。成功为湖北省某投资有限公司发行8亿元绿色中票,用于湿地保护、污水处理、水体净化、景观绿化等绿色生态工程。该笔业务是湖北省分行承销的首笔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也是全国旅游企业首单及湖北省属企业首单成功发行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开启了“绿色金融”服务模式。二是压缩“两高一剩”行业贷款。钢铁、煤化工、水泥、平板玻璃和电解铝、多晶硅和造船等七大类“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继续保持下降态势。三是将绿色信贷纳入授信全流程管理。建立环保政策“一票否决制”,对违反国家环保政策的客户及项目,一律不予支持。
【运营管理】
1.优化开户管理。积极推动分行核心系统与人行账户系统的同步开户,有效缩短账户资料传递时间,简化账户资料交接及审批手续。实现“一站式”账户服务功能。客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门户网站或手机银行发起在线开户申请,并同步签约网银,实现业务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化流转,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户最多“跑一次”。对于经营场所较为偏远的客户,可以由客户经理通过手持终端上门为其办理开户。
2.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建立梯度有序、层次清晰、责任明确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架构。将消费者权益工作列入主体指标进行考核,通过录像检查、神秘人暗访、专人现场抽查等形式对网点日常销售行为进行检查,确保各经营单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落实。
【风险管控】
1.严格贯彻落实各项监管政策要求。在机构开设、营业管理、综合检查、综合评价、重大事项报告、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执行政策不走样、落实要求不偏差。
2.加强外汇管理。落实开户环节上门核实的要求,清理涉嫌洗钱与商业欺诈类离岸账户,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堵塞合规管理漏洞。推进离岸开户标准化、流程化,避免主观判断或人为随意调整等情况发生,对客户进行客观甄别,有效控制风险。
3.强化反洗钱管理。一是持续完善反洗钱内控制度。制定《交通银行湖北省分行机关部门反洗钱工作职责》,进一步构建全方位、全覆盖的反洗钱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明确机关各部门反洗钱工作职责。二是建立可疑交易监测标准。按自律管理原则,制订明确、精细化可疑交易监测指标体系和具体操作指引,持续提升可疑交易集中处理有效性。三是实时评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关注业务、产品的变化及创新、洗钱特征研究,及时调整、优化、完善监测指标和筛选规则,有效应对洗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