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15年汉口银行机构概况

2017-11-16 12:08
来源:武汉金融网

  【概况】

  2015年,汉口银行着力推进经营转型和业务创新,大力开展资产质量攻坚,持续提升服务竞争力,内控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截至年末,汉口银行资产总额1825.76亿元,比年初增加141.85亿元,增长8.42%。各项存款余额1248.12亿元,比年初增加84.63亿元,增长7.27%。各项贷款余额859.79亿元,比年初增加16.05亿元,增长1.90%。实现税前利润18.69亿元。

  2015年,汉口银行被武汉市政府授予“金融支持武汉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奖”、被中国银监会授予“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优秀团队”,特色产品“萌芽贷——131产业信贷计划”在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获评“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手机银行获评“最佳手机银行用户体验奖”,九通IC卡获评“最受用户欢迎金融IC卡奖”。

  【业务发展】

  1.公司银行业务。一是推动资产负债双向驱动,促进负债业务多元化和多渠道增长。将业务范围拓展到供应链业务、投行业务等转型业务;重点开展中等规模客户拓展、客户产品捆绑数量等工作,优化客户结构,增强客户稳定性。通过开展“产业地图”营销竞赛,推动重点产业业务的链式拓展;打造供应链融资模式,调整全行信贷业务结构。二是不断丰富公司银行产品体系,推出商业承兑汇票保贴、远期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跨境结售汇等创新产品。推动结构化融资业务,完善产品功能,加强产品组合运用。三是进一步健全公司业务制度体系,强化业务检查和指导,严抓内控检查、违规积分等风险管理工作,促进规范经营;推进业务系统、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年末全行对公存款余额864.16亿元,较年初增加65.39亿元,增长8.19%;对公日均存款801.32亿元,较上年增加10.65亿元,增长1.35%;表内对公贷款余额567.65亿元。

  2.国际业务。一是完善机构功能,扩大客户服务范围。全年增加对公结售汇业务资格的分支机构2家、对私结售汇业务资格的分支机构1家,具备对公或对私结售汇业务资格的分支机构分别达到39家和67家,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二是加强产品推广,提升客户服务能力。设计推出“跨境通”产品,以国际贸易融资产品为基础形成覆盖国际贸易全流程的金融服务,构建进口通、出口通、跨境人民币通产品体系。三是深化同业合作,拓宽客户服务渠道。全年共与全球337家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在境内外共拥有12家外币账户行,可对美元、欧元、港币、日元、加元等8种主要外币进行清算。

  全年全行办理国际结算业务6249笔;国际结算量29.80亿美元,本地同业排名上升至第8位。

  3.小企业金融业务。一是创新经营机制,加强专营服务。拓展小微业务“线上线下”转介及受理渠道。利用网点VTM设备、小企业网银、个人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直接受理小微贷款业务或办理小微网络贷款,完善小微业务线上申贷通道,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二级网点及邻里金融全能店试点设立小微业务咨询点,延伸营销及服务触角,健全与完善小微业务服务渠道。加快小微专业支行复制和推广,推进“小微金融直通车”服务。将白沙洲支行作为武昌支行小微业务主阵地,围绕四大专业市场,实施小微业务审批“铁三角”模式,进一步厘清和梳理小微业务前中后台流程,实现产品流向下渗透、支行客户流有效流入、业务审批流高效运转。二是创新销售模式,拓宽市场空间。与武汉市委宣传部共创“武汉市文化企业信贷风险池基金”,创新推出“文化贷”。拓宽政银合作渠道,创新开展以企业纳税记录为基础的“纳税信用贷”。深化与大数金融战略合作,推进“大数金融助贷”业务落地。三是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门槛。开发定活通、文化贷、大数助贷、纳税信用贷等9款小微产品,实现小微金融产品电子化、服务网络化,产品体系化。

  全年累计投放小微企业贷款195.52亿元,小微贷款客户数5586户,贷款余额198.17亿元,较年初增加6.37亿元,增长3.32%。

  4.科技金融业务。一是推进业务转型。主动调整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大弱担保、高风险业务退出力度,严控科技型企业准入标准,突出科技信贷向科技金融综合服务转变。二是加快体制改革。积极寻求政策支持和指导,争取获得投贷联动试点行、申设科技创投子公司、科技信贷专营机构牌照等资质。推进北京、上海、深圳3个科技金融服务分中心经营转型,统筹开展科技信贷、金融市场、票据、投行等业务,将服务触角延伸至经济活跃前沿地区的科技型企业。三是深化产品创新。加强渠道合作推行创新产品,为东湖高新区设计“互助基金服务计划”方案,与科技局合作创新“创易贷”产品,与省高投深化“投贷联动”业务创新,试点“选择权贷款”业务,设计推出“新三板·星服务”综合金融解决方案,进一步深化产品创新及运用服务科技型企业。四是提升品牌形象。坚持差异化发展,以科技金融转型升级和“投贷联动”改革为主线,积极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体制改革、产品创新等工作取得新突破,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年末汉口银行服务的科技型企业达1360户。其中,授信客户310户,科技型企业表内外信贷业务余额106.05亿元,授信累计投放215.27亿元;已服务的“新三板”(已挂牌、已股改、已通过券商内核)企业授信客户57户,“新三板”相关企业授信净敞口2.17亿元;投贷联动业务累计为118户客户提供授信支持,引入股权投资20.78亿元。

  5.零售业务。一是大力推进零售银行业务发展。强化网点营销推动,扎实推进旺季营销、网点竞赛和“拓户工程”等各类营销竞赛活动,拓新户、稳存量。推进产品创新及系统功能提升,为零售业务发展提供支撑。围绕代发业务“手拉手”活动,有序推进业务营销,实现个人金融资产稳步增长。二是持续完善个人客户服务体系。以客户体验为中心,推动客户服务升级。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群体,开展“财富面对面”财富沙龙活动、留学讲座以及“存话费送手机”等多样化营销活动。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创新服务模式,充分运用微信平台,拓宽客户服务渠道。加强特惠商户体系建设,开展整合营销。积极探索财富管理模式,提供理财、基金、保险等种类丰富的资产配置工具,提升高净值客户服务水平。三是精心打造“邻里金融”品牌特色。围绕“创特色、惠民生、树品牌、促转型”的发展目标,将网点机构向社区下沉、客户群体向社区挖掘、服务特色为社区打造,逐步形成“网格服务金融化、金融服务网格化”的“两化”邻里金融特色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提供“邻里间的关怀、管家式的服务”,打通社区基础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6.消费信贷业务。一是推进个贷批量化营销。突出联动营销,以开发贷投入为先导,强化与按揭贷款的联动;引入资质良好的担保公司,积极拓展个人汽车消费贷款业务;拓宽营销渠道、创新产品组合,积极探索个人综合消费贷款业务。二是夯实个贷业务发展基础。以市场和客户需求为导向,试点推广个人小额信用贷款“邻里贷”及“二手房延伸服务”,丰富个贷产品。推进零售评分卡项目,开发个人居住用房贷款、个人商业用房贷款等评分模型。

  7.银行卡业务。一是不断丰富九通借记卡品牌服务内涵。以客户体验为中心,以服务市民为宗旨,推动银行卡产品创新及服务升级,完成金融IC卡升级改造,完善社保卡、工会卡、居民健康卡服务功能,通过为不同类型目标客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增值服务和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营销宣传活动,打造特色品牌,树立良好口碑。二是持续实施九通信用卡品牌战略。以产品优化升级为基础,以特色营销活动为依托,不断优化分期付款业务结构和行业分布,针对公务卡客户、个人中高端客户、战略客户开展分类精准营销,升级服务渠道,提升服务效能,获评“2015湖北十佳银行卡微信公众号”。

  8.电子银行业务。完成“云端武汉·市民”、“云端武汉·企业”一期建设,初步搭建“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推出全国首创的养老金刷脸年审、公积金提现、手机银医通、社保公积金推送等特色服务;与武汉市公积金中心、人社局达成战略合作,推出公积金NBS网络服务平台和武汉人社手机服务客户端;以微信交罚代收为契机,推出跨行收单服务,实现非税网上归集零的突破。初步建成四大认证渠道建设、两大跨行平台、两大账户系统,夯实了互联网银行发展基础。

  年末全行个人网上银行客户108.84万户,增长25.46%,新增动户17.67万户;手机银行客户92.53万户,增长33.91%,新增动户11.31万户;企业网上银行客户3.53万户,增长18.78%,当年新增动户0.65万户;电子银行交易额首破万亿元,达到10075亿元;全年电子银行柜面交易替代率达到82.28%。全年布设并投入运行的各类自助设备591台,其中,取款机170台、存取款一体机207台、自助终端180台、远程柜台(简称VTM)34台。共有自助银行160家,较年初增加3家,其中,在行式自助银行111家、离行式自助银行23家、邻里金融便民店26家。另设有离行式自助设备服务点34个,较年初增加8个。

  【业务(产品)创新】

  一是推出大数助贷、互助基金贷、华安保证保险贷款、选择权贷款、科技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业务和债贷通等6个资产业务类产品。二是推出定活通和大额存单等2项负债业务类产品。三是推出居民健康卡、个人理财资信证明、非税电子渠道缴款、商票保贴业务、汉聚月月盈、新三板·星服务综合金融服务和跨境通等7个中间业务类项目。四是推出外包催收、校园一卡通、银联供应链服务项目、产业基金、创易贷服务方案、公务卡身份验证交易及在线购买公务机票、公积金线上提取、网银自助换卡项目、信用卡销户申请、VTM小企业贷款业务服务项目和现金回笼券塑封项目等11个服务创新类项目。五是推出手机银行蓝牙UKEY项目、对公微信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手机银行社区商圈、体验式手机银行项目、钱管家短信归集、网点WiFi微信门户、公积金自助查询、信贷风险预警系统、企业分期批扣项目、现金智能袋交接项目和自助补换卡机一代换二代社保卡项目等12个系统支撑类项目。六是推出单位银行结算账户集中管理、财务合同管理平台和经营费用考核与全面预算跟踪分析报表平台等3个管理模式创新类项目。

  【运营管理】

  1.会计结算管理。一是加强会计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会计营运改革。加快推进前端系统整合项目、柜面前后台分离项目建设,完成国际结算业务前后台分离项目、前端系统83个交易翻写、重庆人行通项目、微众银行支付直联项目、武汉电子支付系统金融IC卡项目、银行承兑汇票批量业务项目的建设工作,集约化运营管理初显成效。二是开展支付结算管理,提升会计结算工作质量。配合人民银行发行2015版100元人民币并组织完成全行各类结算机具升级,完成冠字号码查询系统上线运行;配合人民银行开展银行业防伪反假宣传月活动、人民银行经理国库30年宣传活动;按季组织支付清算系统安全自查;强化武汉地区国库经收业务管理。在人民银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组织的2015年支付结算工作考核中,荣获支付结算工作综合管理优秀单位第1名,在全部8个奖项中7个奖项获得前3名的成绩。三是强化内部控制管理,防范柜面业务操作风险。全面落实银监会“操作风险13条”监管规定,严格执行各项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持续推进柜面操作风险“排险工程”,建立风险提示月报制度,组织开展结算合规教育活动。拓宽监督和预警监测的领域,建立常态化的系统运维监测机制。

  2.计划财务管理。一是强化价值管理和经营转型导向。充分发挥价值管理的导向作用,持续优化FTP和经济资本管理机制,有效传导各项政策和引导本行业务健康发展;完善绩效考核体系,坚持以存款类、效益类指标为核心;合理配置财务资源,突出价值贡献。持续推动改革转型,逐步建立利率市场化下差异化定价策略,加大资源配置向转型类指标的倾斜力度。二是着力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全面完善资产负债管理,通过综合运作调整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通过同业存单成功发行、支小再贷款再次获批、国库定期存款招标中标、资产证券化二期产品成功发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夯实并完善存款定价机制,提升定价管理水平;结合利率市场化进程,提升存款精细化定价水平;完善贷款定价管理,提高综合定价能力;完善贷款定价模型,优化贷款定价流程与系统。继续加强保本型理财、保险公司协议存款等市场化负债业务定价,持续关注面向企业和居民的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的发行试点工作,着力提升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三是提升财务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资产管理,盘活存量闲置资产。完善投入产出评价机制,进一步明确新设机构及重大项目的盈利周期。严格执行财务审批制度,规范财务审批流程。实施项目预算管理,持续跟踪财务事项的支出及执行情况,提升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坚持集中采购效益导向,落实节支要求。四是夯实基础工作质量。加强对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监管政策的持续跟踪、调研,积极开展前瞻性的研究、分析。重点加强统计信息的深入分析与深化应用,提升金融统计质量。持续加强制度建设与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3.审计管理。一是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计划。深入开展项目审计,使审计范围、频率、深度与本行管理现状以及发展规划保持一致。二是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协助配合人民银行、银监部门以及审计署等监管检查工作,贯彻落实监管要求。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团队建设,提升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能力。推进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审计系统研发。

  【风险管控】

  一是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健全公司治理体系,形成职责分离、纵向与横向相互监督制约的机制,有效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不断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和案防制度体系,建立案件防控“人人负责”工作机制,将风险管理和案件防控落到实处。二是深化“排险工程”。规范操作风险与内控管理系统运用,推进操作风险标准法风险计量体系的构建;重点加强信贷业务、非法集资以及员工行为管理等方面风险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根治各类违法、违规、失职和履职不到位行为。三是加强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以“突出经营特点、风险控制重点”为原则,围绕“国家政策、行业前景、整体回报、风险趋势”四项标准,优化信贷客户结构;加强授信集中度管理,严控单一大客户风险;建立差异化贷后管理机制,投产上线风险预警系统,加强贷后管理通报与考核;持续开展信贷业务风险排查,监测和识别信用风险,及时处置化解风险,确保资产质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