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湖北银保监局(简称)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银保监会和湖北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加快推进银行业保险业改革开放,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①五高一限:力争实现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信用贷款比例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比重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联合授信占比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联合授信和小微企业续贷户数高于上年,贷款利率平均上浮幅度不高于上年。
【服务实体经济】
1.助力“一芯两带三区”建设。引导银行业保险业聚焦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一芯两带三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和全省重点工程,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重大领域的资金投放和保险保障力度。支持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突出支持先进制造业和产业集群,加大研发贷款投入,发展科技保险、专利保险,依法推动保险资金运用。对暂时遇到困难、有市场前景的企业,鼓励金融机构采取多种纾困措施予以支持。2019年,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5.8万亿元和5.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和14.1%。保险业累计实现保费收入1728.6亿元,同比增长17.5%,高于全国5.4个百分点;提供风险保障137.9万亿元,居中部地区第一;累计赔付513.1亿元,同比增长9.9%。
2.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针对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痛点、难点、堵点,印发《关于湖北银行业和保险业加强服务民营企业的通知》,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明确加大民营企业资金投放等26条破解民营企业融资梗阻的“硬招实招”,确立了“五高一限”①工作目标,确保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性。召开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推进(电视电话)会,开展小微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年”活动。截至年末,全省民营企业贷款余额1.09万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8941.6亿元;国标口径小微企业贷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8%;全年贷款户数62.82万户,同比增长25.56%,实现了小微企业单列信贷计划和辖内法人银行机构“两增两控”目标。
3.深入推进金融精准扶贫。召开全省普惠金融暨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聚焦“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按照“增供给、降成本”的原则,加大涉农贷款投放力度,切实减少涉农贷款中间环节费用、降低普惠型涉农贷款利率。开展“湖北金融扶贫公益行”活动,深入贫困一线开展“大走访、大帮扶”,加大对帮扶贫困县的支持力度,积极探索帮扶新模式,做强产业扶贫项目,提高扶贫小额信贷使用效率,扎实推进“四个倾斜”。截至年末,全省扶贫小额贷款余额98.5亿元。承保贫困人口大病保险488.77万人,承保精准扶贫补充医疗保险446.83万人。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1.防范化解信用风险。始终把防范化解信用风险放在突出位置。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专班人员,制定银行保险领域风险防控工作方案。建立季度风险评估、会商、督办机制,严格部署风险防控工作。持续推动存量风险化解,加大地方法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真实暴露和处置力度,推动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指导银行机构加强不良贷款清收,综合运用核销、重组、转让、资产证券化等多种方式,加快处置不良资产。严格管控增量风险,进一步健全债委会运行机制,扩大联合授信试点范围,坚决抑制多头、过度融资行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同时,指导银行机构多渠道补充资本,夯实稳健发展“底盘”,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2.持续开展市场乱象整治。认真贯彻落实银保监会工作部署,以防范化解辖内银行业保险业风险为目标,以“巩固治乱象成果促进合规建设”为主线,开展现场检查成果“回头看”,围绕服务民营企业、重点风险排查、保险市场乱象治理等重点,持续开展股东股权、交叉金融业务、影子银行、不良贷款虚假处置、涉企收费等重点领域整治。大力整治车险违规经营乱象,加大对人身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的经营行为监管力度,严查违规销售、违规代理等问题。对不担当不作为、不重视不深入而造成的屡查屡犯问题,坚持严查重处,严肃追责,严格落实“双罚”制度。扎实推进市场监管从严从紧,辖内银行市场依法合规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3.扎实开展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切实履行P2P网贷整治办“双牵头”职责,主动作为,多措并举,积极做好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牵头协调,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印发文件,推动全省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有序开展。加强规制建设,印发《湖北省“僵尸类”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退出方案》等三个网贷机构退出方案文件。加强数据分析,推动全辖22家在营机构全部接入了实时数据监测系统。建立工作月报制度,强化风险提示预警,先后5次向有关市(州)发出风险提示函。注重分类施策,锁定网贷风险市场出清目标,分类制定在营机构处置路径,推动“僵尸类”网贷机构彻底处置销号。
4.持续推进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深入开展处非宣传活动。组织全省121家银行保险机构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全省银行业保险业累计开展大型外展集中宣传活动2525场次,参与群众120.5万人次,发放、悬挂或张贴宣传品55.75万份。扎实开展非法集资风险专项排查。开展全辖5166家次机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整治,针对排查发现风险线索进行深入整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黄赌毒、黑恶势力保护伞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和防范“非法校园贷”系列主题活动,全面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风险意识。
【深化改革创新】
1.深入推动科技金融创新。以提升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信贷获得感和满足度为目标,在辖内开展全周期金融服务试点工作,选取试点银行和试点企业,推动试点银行为试点企业量身打造金融产品,通过试点“孵化”,培育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和金融产品,提升银行业服务科技型企业发展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推动建立“知识产权质押+保险保障+财政风险补偿”“银行+担保公司”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引导银行推出“科技验收贷”“启航贷”“高新贷”等涵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金融产品100余种,初步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有效解决了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题。
2.稳步推进武汉保险示范区建设。坚持强化政策引领,稳步提升保险综合服务能力,夯实保险示范区创建基础。大力推进“一区一品”建设。结合各城区特色,打造科技保险、健康保险、优良保险生态等示范区,开展科技贷款保证保险、城市内涝大灾保险试点、都市农业保险试点,探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创新业务。举办“一芯两带三区”项目保险资金对接会,共有600余亿元签约资金支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项目。选取15家银行保险机构作为养老、托幼和家政试点机构,疏通金融支持养老、家政和托幼行业的堵点。探索创新“警保联动”机制,实现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中国保险报》予以专题报道,公安部和银保监会联合发文推广经验做法。
3.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银保监会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各项决策部署,支持符合条件的外资股东在湖北省投资入股银行保险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保险机构在湖北省申设分支机构。坚决落实“放管服”精神,深入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年内中德安联人寿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获批开业,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武汉分行获批筹建,辖内外资银行保险机构达到28家。积极引导外资银行保险机构充分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优势,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引导外资保险机构开展出口信用保险,全年共提供354.3亿元风险保障,有力支持了中资企业“走出去”。大力支持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引导银行保险机构在自贸区大胆创新,充分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试验田功能,“云税贷”“线上开立对公账户”等共四批11个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在全省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