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1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运行情况

2018-11-13 10:02
来源:《湖北金融年鉴》

  201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把握形势,落实要求,补齐短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切实加强外部监管和内部管控,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外汇服务】

  湖北省分局落实总局简政放权要求,积极争取先行先试,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1.对接省委省政府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一是推进实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金融新政。对标上海等自贸区金融改革举措,在省级金融监管部门中率先出台支持自贸区建设36条意见,并与湖北省政府金融办共同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制定出台了金融支持湖北自贸区建设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内容涵盖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等方面,从金融角度大力支持自贸区建设。二是大力支持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发展。参与省、市政府编制的《武汉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方案》,与省商务厅联合制定《湖北省省级外贸综合服务示范企业认定和管理暂行办法》。2017年10月,湖北省分局积极推动汉口北进出口服务有限公司在孝感汉川市成立区域性服务中心,推进新型贸易业态向县域延伸。三是积极促进外汇市场发展。高效审批,快速准入,为恒丰银行武汉分行和富邦华一武汉分行开办外汇业务提供绿色通道;批准宇鑫(厦门)货币兑换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经营个人本外币特许兑换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开展跨境外汇支付业务试点,促进湖北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四是积极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积极支持境内有能力、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真实、合规的对外投资活动,不断便利企业境外投资。越来越多的湖北企业成功“出海”,其中,有的企业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推动转型升级与拓展市场;有的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湖北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逐年走高,截至2017年末,累计登记境外放款68笔,额度17.9亿美元,累计汇出6.8亿美元。五是改进服务手段积极扩大外汇有效供给。对于符合现行外汇管理规定、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资金结汇需求,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对于真实合规的,但与现行规定不一致的个案业务,坚持问题导向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通过集体审议特事特办。在年初相关政策尚未放开的情况下,湖北省分局通过个案业务集体审议,同意某港资独资企业境外股东内保外贷资金调回境内用于境内股权投资,及时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湖北省分局积极向总局争取武钢财务公司外债资金结汇政策,经总局批准,允许武钢财务公司不超过6000万美元的结汇额度用于成员企业生产经营。

  2.加大对外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刊等媒体,利用会议、培训、信息专报等形式,及时向地方党政和社会各界宣传外汇局推改革、促发展的做法与成效,在《金融时报》《中国金融》《中国外汇》等媒体上宣传外汇管理政策,树立外汇局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形象,相关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建立季度银企座谈会制度,宣讲外汇形势和外汇管理政策措施,及时回应企业、银行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稳定和引导外汇市场预期,湖北省分局等10家分局召开银企座谈会有关情况得到总局潘功胜局长批示肯定。

  3.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积极拓宽外汇资金流入渠道。宣传推广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外债及境内外汇贷款结汇、内保外贷、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等政策,鼓励企业从境外融资。根据全口径跨境融资政策,2017年,湖北省新登记企业外债168笔,累计签约金额44.8亿美元。指导重点企业及时收回货款,截至年末,各类重点企业收回货款(货物)金额共计7.58亿美元。

  4.探索创新银企管理模式,加强货物贸易外汇管理。探索建立对企业的全流程辅助监管方式,通过监测、非现场核查、分类的全流程辅助信息交互,提升企业的反馈效率。创新银行辅助名录管理模式,由银行负责对企业办理名录登记业务,对辅导期企业和异地企业进行审核,外汇局进行监督和提示,对名录企业进行非现场监测和分类管理,“外汇局+银行”的名录管理方式增强了管理实效,得到企业普遍好评。

  5.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形成多部门联动监管的合力。一是建立经常项下联合监管机制,与国税部门联手打击服务贸易分拆行为;与公安部门联动查处个人分拆购付汇;与海关联合核查进出口收付汇突增企业;与商务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及时反馈“出口不收汇”情况。二是建立境外直接投资管理协作机制,与商务部门相互通报境外直接投资项目复审流程、要求和金额较大的存量项目。

  6.推动银行外汇自律机制建设,促使市场主体合规经营。强化自律机制架构,指导设立监测评估、政策解读与分析、尽职审查、培训调研、政策宣传等5个小组,建立银行自律约束和举报核查机制。依托自律机制平台,组织开展多次大型培训,全省32家外汇指定银行共300余人参加培训;围绕“以宣传促合规,以宣传促自律”,开展“自律机制宣传月”活动。

  【外汇监测分析】

  2017年,湖北省分局依托非现场监测分析系统,不断完善事中事后管理手段,加大对跨境资金流动的监测分析和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外汇管理方式转型,切实防范外汇市场风险。

  1.夯实统计监测基础,有效提升数据申报质量。高频核查国际收支申报统计数据,加强资本项目数据质量控制,全省间接申报差错率与资本项目业务申报差错率进一步下降,直接申报继续保持高质量、零差错。全省推广国际收支业务协查制度,圆满完成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统计数据核查模块试运行及推广。作为全国六家分局之一,参与总局银行卡境外交易外汇管理系统开发,推动系统在辖内顺利上线,确保交易数据应报尽报。

  2.完善监测约谈工作机制,重点关注异常资金流动。以“重大额”向“重异常”监测转变,加强重点企业货物贸易外汇资金缺口分析,同时建立了分银行的主体监测指标体系和框架,筛选异地业务高比例银行、结售汇逆差规模较大银行开展同步分析。

  3.加大监测分析和核查力度,完善非现场监测监管。进一步完善湖北分局外汇形势分析时间序列数据库和分析报告框架,形成湖北分析特色。开展货物贸易专项核查,重点筛选资金流出规模较大的企业,经核查确认异常企业。加大对资本项下重点企业、收支项目重大变化的监测力度,对可疑资本项目业务进行非现场核查。

  【风险防控】

  1.开展打击逃骗汇、非法套汇、非法套利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根据总局统一部署在辖内组织开展专项行动,重点查处和打击逃骗汇、非法套汇、非法套利和银行未尽真实性审核义务等外汇违法违规行为,成功探索出一套非现场检查企业分拆购付汇、银行违规经营金融衍生产品等违规业务的方法和技巧,检查经验在总局第一期非现场集中分析会议上交流。

  2.开展集中打击地下钱庄专项工作。根据总局统一部署组织开展集中打击地下钱庄专项工作,充分发挥外汇局跨境资金监测的职能优势和案件调查的技术优势,依托内部数据信息筛查地下钱庄线索。通过非现场挖掘和现场检查,共发现8个涉嫌与地下钱庄有资金往来交易的团伙线索,经总局全国二次筛选,所有线索已被全部移交公安部及湖北省公安厅。

  3.完成总局交办的专案检查工作。以专项检查中发现某企业异常进口多付汇线索为契机,向总局专题汇报后成立检查小组,通过现场检查第三方支付机构,异地外汇局协查,以及向海关、税务、货运公司等部门核单,最终查实该企业及其法人通过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境外转移资金的案件,该案是全国查实的首例,案例在全国第二期依法行政培训班上交流。

  4.开展银行个人分拆等专项检查。按照总局要求在全辖组织开展银行个人外汇业务专项检查,年内现场检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后续将在总局指导下完成处罚工作。按照总局要求在辖内组织开展企业内保外贷业务专项检查,已完成对辖内11家企业、共计16笔内保外贷业务的非现场排查,初步发现两家企业在内保外贷跨境融资中涉嫌被诈骗。对辖内疑似非法外汇交易平台的公司开展调查,形成的调研信息得到总局领导高度关注。

  【内部管理】

  创新内控方式,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进一步提升内控管理水平。

  1.加大内控监督工作力度。围绕外汇管理改革,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部分中心支局执行外汇管理政策法规和内控制度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深化内审内控方式方法创新,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加快内控监督队伍建设和内审工作转型,参加总局内审司组织的资本项目外汇管理专项交叉审计,负责对广东省分局资本项目业务进行审计;派员参加总局对宁波市分局的全面内控检查。

  2.加强信息调研和跟踪监测。围绕外汇管理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向总局各司报送了大量信息。完成了牵头翻译美国财政部汇率政策报告,协助总局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外汇管理政策调研等工作。

  3.提升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和能力。与分行工会联合制定下发《2017年强化非现场监测分析、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竞赛活动方案》,通过实战演练,锻炼队伍,提高监测分析人员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在分局和中心支局两个层次组织开展了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窗口指导实践与探索活动,着力提升对银行和企业的指导调控能力,进一步畅通政策传导渠道,更好地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与防范跨境资本流动风险。

  4.提高科技服务水平。以“保安全、促融合”为指导,强化日常运维工作,保障网络和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坚持技术与管理并重,认真执行各项信息安全制度,加大业务网终端安全防护,开展安全培训。做好金融机构和特殊机构赋码、外汇业务系统适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相关工作,全面提升信息系统代码标准化管理质量。稳步推进跨境资金流动监测分析系统在辖内应用,进一步提高系统的使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