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平台构建”方面,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优化业务平台办理流程。深入推进外汇领域“放管服”改革,坚持以登记为核心的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方式,支持境内企业自主选择银行办理外汇登记、资金收付和结售汇等境外投资项下外汇业务。2025年1-6月,湖北省境外直接投资汇出资金2.87亿美元。二是完善境外经贸服务网络。通过整合龙头外贸企业、优势外贸产品、境外产业园区、海外仓储等资源,累计揭牌成立4个产业出海联盟,涵盖光电智能终端、汽车、服装服饰、食药饮品领域依托境外园区、大型企业海外办事处等在俄罗斯、比利时、德国波兰等国设立8个境外经贸合作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球重点国家和地区的境外服务网络,为出海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服务。
二、关于“技术创新与共享”方面,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持续深化量子通信应用。鼓励金融机构在数据传输、支付结算、资金交易等重要金融场景中应用量子通信技术。2025年以来,汉口银行与中国电信共同建设同城双中心量子加密专线项目,实现了使用量子秘钥进行加密传输,并进行双中心之间量子加密数据传输测试,通过路由方式,将需要通过量子加密的测试数据引流至该量子加密专线,实现了测试流量的量子加密试点传输。二是加强产品服务交流共享。扎实推进“一企一策”“首办户”专项行动,推动银行加强“一对一”服务,切实满足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的多样化需求和业务场景。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我陪企业走流程”专项活动,积极掌握企业和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产品服务、推动全省跨境人民币业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三、关于“政策疏通”方面,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拓宽境外企业融资渠道。提高企业境外放款上限,满足企业境外放款需求。全面实施境外放款宏观审慎管理,将境内企业境外放款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由0.3上调至0.5,提高企业境外放款上限。2025年1-6月,湖北省辖内企业境外放款汇出资金3.83亿美元,有效满足“走出去”企业境外融资需求。二是完善支付业务政策体系。指导湖北省自律机制进一步优化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出台《湖北省自律机制优质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便利化方案(2025年版)》《湖北省对外承包工程类优质诚信企业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便利化方案(2025年)》,同时动态逐步扩大试点范围,使更多省内企业享受政策红利。目前已选定414家优质企业,实施跨境人民币便利化结算试点,较上年新增49家,重点推进跨境人民币扩大使用。
四、关于“风险控制”方面,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一是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业务。便利跨国公司统筹使用境内外成员企业资金,实现更加集中高效的财务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跨国公司跨境资金集中运营主办企业可集中境内成员企业外债额度和(或)境外放款额度,并办理一次性登记,在集中额度的规模内自行开展借用外债和境外放款业务。全省14家跨国公司开展跨境资金集中运营,2025年1-6月实现跨境收支13.73亿美元。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跨国公司开展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今年3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湖北省优化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政策,湖北辖内一家跨国公司参与业务试点。本外币一体化试点整合现有外币与跨境人民币资金池,释放多重政策红利,便利跨国公司统筹使用境内外本外币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允许企业根据宏观审慎原则自行决定外债和境外放款的归集比例,便利企业资金运营管理;取消资本项目结汇待支付账户,资金可直接结汇入国内主账户;支持企业通过国内资金主账户代境外成员企业办理境外主体之间的集中收付。2025年6月为该企业完成一体化资金池业务备案,集中外债额度218.81亿美元,集中境外放款额度50.01亿美元。
五、关于“宣传培训”方面,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深化调研宣介,营造人民币跨境使用良好氛围。人行湖北省分行深入一线,赴荆州、黄石、十堰、荆门等多地开展政策宣讲及调研座谈,协同解决企业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梗阻,积极满足市场主体真实业务需求。强化与商务、国资等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系,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向外经贸企业宣传跨境人民币优惠政策,积极助力湖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办将持续争取人行湖北省分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北省分局支持,鼓励银行机构用好用足外汇便利化试点等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包括跨境人民币结算、投融资在内的一揽子优质跨境人民币产品和服务,加大宣传推介,加强多部门协作与沟通,助力湖北企业“走出去”,推动我市跨境人民币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