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坚持系统观念和问题导向,构建好“一圈一体系”,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营建良好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我办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
一是构建科技金融支持体系。推动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出台《市地方金融局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若干措施》,研究“财政金融协同 支持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政策措施”。推动原银保监会批准我市建立全国首个科技保险示范区——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出台全国首个《东湖高新区保险业金融机构科技保险业务及服务标准指引》,发布《东湖科技保险试点险种产品库》,制定并推动市政府出台《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发展股权投资若干支持政策的通知》及实施细则,建立“一方案、一清单、一政策、一细则”政策支持体系。建立武汉都市圈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创立“科创点金汇”品牌。
二是建立绿色金融支持体系。市人民政府印发《武汉市建设全国碳金融中心行动方案》。市生态环境局、市地方金融局、人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印发《武汉市绿色项目评价指南(试行)》、《武汉市绿色企业评价指南(试行)》。市地方金融局、人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研究并印发《2023年武汉市“绿色金融先锋银行”评价指标体系》。2022年我市向省政府提交《湖北省武汉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总体方案》,打造以碳金融为核心的绿色金融体系。研究并建立绿色银行地方评价指标体系,首批发布区域绿色金融先锋银行和绿色金融创新实践案例。
三是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落实省市政府要求,完善资本金补充、风险补偿、保费补助、业务奖补等“四补”工作机制,调整新型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研究制定《武汉市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补贴资金管理办法》,推动武汉融担公司增资扩股,提高担保能力,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年化担保费率不超过1%。
四是搭建政府引导基金支撑体系。市财政局推动组建武汉产业发展基金,制定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尽职免责相关措施。围绕“965”产业体系和科技创新重点领域,推动投控集团建立武汉创新发展基金、人才发展基金等重点科创基金,设立天使、创投基金。
五是搭建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支撑体系。我办推动市政府决策以原“汉融通”平台为基础,整合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拓展建设地方征信平台,形成“三台合一”,打造武汉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
二、关于“紧扣新使命,完善政策协同机制,提高针对性实效性,解决瓶颈堵点,优化支持路径,精心谋划和高效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武汉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办采取了如下工作措施:
科技金融方面:一是建立科技型企业融资“白名单”。协调科技、人行等部门建立科技企业融资白名单并持续更新,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做到上门对接服务率100%,争取授信率100%,有效信贷需求满足率100%。二是强化科技贷款政策奖励。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加快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支持政策的通知(武政文〔2021〕8号)》和原市地方金融局《关于进一步深化推进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实施意见》,组织对武汉地区科技贷款余额增量超过10亿元的银行按照万分之二的比例不超过200万的标准给予奖励。三是推动设立科技金融专营机构。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推动商业银行设立科技专营银行。四是扩大科技保险服务供给。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出台全国首个《东湖高新区保险业金融机构科技保险业务及服务标准指引》,发布《东湖科技保险试点险种产品库》等。五是强化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支持。
绿色金融方面:一是丰富绿色信贷供给。探索各类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示范应用。鼓励、引导金融机构开发推广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发放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款、森林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林贷”、新能源汽车积分收益权质押贷款,创新推出绿保贷、排污权质押贷款、低碳信用卡、碳积分账户等环境权益融资工具,持续丰富绿色信贷产品,优化绿色信贷服务。二是推动发展绿色基金。对照气候投资项目入库标准,起草出台项目、企业入库评价标准,引导和促进优质资金流向气候友好型项目。三是创新发展绿色保险。支持、引导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大绿色保险推进力度,促进科技保险与绿色保险融合,为碳金融发展提供风险保障。推动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推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绿色建筑性能责任保险、绿色贷款保证保险、碳汇保险、碳资产保险、碳减排损失补偿保险等多样化绿色保险产品。四是加强绿色金融信息共享。人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依托与多个政府部门共享信用信息,聚合全市多家金融机构联合评审的授信数据和发债数据,打造绿色金融信息共享系统,通过系统有序推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和环保行政处罚等信息的开放共享,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领域投放。
普惠金融方面:一是推动加大小微企业贷款投放。协调人民银行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及支小、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银行机构推广“银税贷”“信易贷”等信用贷款和“随借随还”“循环贷款”“无还本续贷”模式,延长小微企业贷款期限,提高小微企业授信额和贷款便利度。二是建设普惠金融服务载体。我办联合人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共设立80家线下首贷服务站,联合市科创局自2021年起至今,确定四批共57家科技金融工作站,支持线下首贷服务站和科技金融工作站为孵化载体提供定制化高质量普惠、科技金融服务。加大首贷政策宣传,帮助未从金融机构获得过经营性贷款的科技型企业获得融资支持。三是推动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我办牵头开展万亿中小微企业融资工程,会同人民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用培植行动、首贷拓展行动、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提升年行动;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营管部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政策工具降低银行资本成本、引导LPR定价下行,要求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开户免收费,减免支付费。湖北金融监管局督促金融机构落实“七不准、四公开”规定,规范银行收费行为。四是扩大“汉融通”平台普惠金融服务功能。我办会同市发改委、数据局、人民银行省分行营管部等单位指导金控集团高标准建设武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简称“汉融通”),旨在为我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涵盖“贷、债、股、保、担”等一揽子普惠金融服务。
养老金融方面:一是推出武汉市政策性医疗保险产品。我办会同市医保局、湖北金融监管局推出我市政策性医疗保险“福汉康”。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推出养老金融产品。支持在汉银行保险机构针对老龄群体推出差异化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产品,开展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尤其重点打击以养老名义兜售的非法金融产品,挤压非法金融活动生存空间。
数字金融方面:我办会同相关单位以“汉融通”平台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价值和信息技术优势,面向中小企业、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提供服务,全方位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打造金融营商高地。一是高标准搭建硬件基础设施。按照系统部署和数据库建设不出“武汉云”环境的要求,加快推进系统开发,确保系统安全可靠。二是加强涉企信用数据归集治理。以企业和金融机构需求为导向开展数据归集整合,归集涉企政务和公共数据,涵盖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社保、司法、行政处罚等方面。三是开发线上化服务场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企业精准画像和银行信贷产品的高效匹配,提高融资对接效率;上线纾困贴息专区、首贷专区、301贷款、老字号、政银担等功能专区。
下一步,我办将认真落实省、市党委政府关于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金融总量,增强金融功能,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