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200046号提案的答复

2020-09-10 15:00
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一、关于申报武汉保险示范区试点、明确量化任务目标

(一)积极制定方案提交申报。2018年,在市领导的关心和调度下,我局会同湖北银保监局、国内保险行业知名专家,以“全域保险”理念为基础,确定了申报创建“国家级保险型社会先行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并组织编制了《武汉市创建“国家级保险型社会先行示范区”申报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经过向相关部门单位、行业专家的多轮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最终形成《方案》送审稿。《方案》明确了3-5年建设目标,阐述了保险型社会建设的具体路径和重点内容。2019年6月,武汉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方案》;7月,武汉市人民政府将《方案》上报至湖北省人民政府。

(二)打造“一区一品”特色。鼓励保险创新,推进“一区一品”工作,促进各城区结合自身优势,发展各具特色的保险工作。以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依托,立足已有基础和优势,开展科技保险业务创新,重点发展服务科技型企业的保险产品。以硚口区为依托,支持该区发挥医疗资源丰富、医疗品牌集聚、医技人才众多和产业基础厚实等优势,建设健康保险创新示范区。以江岸区为依托,充分发挥该区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长江主轴核心片区、长江新城建设起步主要片区的区位优势,着力构建要素富集、信用良好、政策环境优越、充满生机活力的优良保险生态示范区。以武昌区建设华中金融城为契机,结合该区省级保险分公司多、金融生态环境优越的特点,积极打造保险资金运用项目集聚区。

(三)打造武汉科技保险示范区。设立东湖科技金融研究院,围绕高新区开展科技金融研究、产业创新和业务模式创新,以探索科技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全省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经验。2018年起,武汉借助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始开展东湖国家级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研究设立和申报工作,并形成《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该方案已于2019年5月由湖北省政府报送至中国银保监会审批。2019年9月、11月,省、市领导先后带队到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汇报推动东湖科技保险示范区申报建设工作。中国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已于今年6月启动了内审流程,8月初,中国银保监会已委托湖北银保监局对东湖科技保险示范区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表示支持。8月19日,赵海山副省长带队到银保监会再次汇报沟通东湖科技保险示范区批复工作。我局将争取推动《东湖科技保险创新示范区总体方案》尽快获批。

二、关于丰富保险市场主体、支持产品服务创新

(一)积极引进保险机构。加大金融招商力度,落实招商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在汉设立总部及区域总部,加快保险要素聚集、健全保险市场体系。2018年引进国华人寿股份有限公司,中煤财险湖北分公司。2019年引进建信财产湖北分公司、中德安联人寿湖北分公司。2020年以来,正积极对接我市科技保险公司及泰康在线保险代理子公司设立事宜,争取今年落户。截至2020年7月末,武汉市共有各类保险机构591家,其中,保险总公司4家,省级分公司77家(财产险公司34家、人身险公司43家),中心支公司45家,支公司158家,营业部29家,营销服务部271家,专属机构7家。

(二)不断增强保险业渗透力。2018年末,武汉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621.02亿元,同比增长12.09%;全市保险深度为4.18%,同比增长1.21%;保险密度为5604.39元/人,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0.19%。2019年末,武汉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767.26亿元,同比增长23.55%;全市保险深度为4.73%,同比增长13.16%,保险密度为6843.18元/人,同比增长22.10%。武汉市保险业渗透力持续增强,商业保险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截至2020年7月末,武汉市累计实现保费收入561.39亿元,同比增长11.82%。其中,财产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109.5亿元,同比增长-5.96%;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51.9亿元,同比增长17.18%。

(三)创新扩大保险服务领域。

1、着力推进科技保险发展。近年来,我局紧密结合武汉城市圈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专项方案、“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政策,引导科技保险从传统的财产类、产品类、人身类等领域,逐步向增信类、融资类、研发类延伸,大力发展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不断促进保险与科技深度融合。2019年,武汉市科技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514.23万元,累计为212家次科技企业提供238.82亿元风险保障。截至2020年6月末,武汉市科技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093万元,累计为122家次科技企业提供159.17亿元风险保障。

2、继续推动农业险高质量发展。根据《关于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湖北银保监局和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增加保险品种,扩大试点范围,提高保障标准,进一步推动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2019年,武汉市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3.27亿元,同比增长52.1%,为武汉市农业生产提供风险保障63.80亿元,参保农户15.20万户次,受益农户6.48万户次。稳步推进农业保险以奖代补试点工作,推广包括小龙虾、茶叶、茶树、鱼类天气指数、水产品价格指数等7个地方特色险种,特色奖补险种保费规模达到7200万元,提供风险保障10.70亿元,有效支持了武汉市地方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

3、重点聚焦部分领域保险业务发展。将与公众利益关系密切的生活生产安全、环境污染、医疗责任等领域作为责任保险发展重点,会同相关部门优化责任保险政策环境,将保险深度融合到我市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通过政策宣传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高污染行业企业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武汉市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现保费收入134.59万元,签单44笔,提供风险保障3.61亿元。今年8月,我局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重点推进电梯安全责任保险。与市卫健委和全市医疗机构加强联系沟通,鼓励保险公司推广医疗责任险,取得较好效果,以人保财险武汉分公司为例,2019年,其医疗责任险覆盖全市481家医疗机构,保费收入达1446万元。

三、关于优化保险营商环境、加强人才资源保障

(一)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保险营商环境。根据武汉市发改委的回复意见,近年来,武汉市按照国家和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统一部署和要求,通过建立完善信用规章制度、健全信用信息服务体系、构建信用监管、创新信用应用、加强信用宣传教育、督促专项治理,稳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19年武汉市已成功获评第二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下一步将继续围绕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立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体系,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信用建设,促进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全力配合创建国家保险型社会先行示范区。此外,我局也正在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若干规定,进一步推动优化武汉市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营商环境。

(二)做好保险知识宣传教育,培育保险型社会文化。借助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保险三进入”活动,增进社会公众对保险的了解,增强人们对保险这一风险转嫁方式的认知和认同,全面提高全社会的保险意识。近年来,我局配合湖北银保监局和湖北保险行业协会,开展“金融知识进校园”“金融知识进百家社区”“保险公众宣传日”等活动,今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在湖北行业协会的组织和指导下,多家保险金融机构在持续做好疫情防控,减少聚集宣传的情况下,利用网络平台将保险知识送进千家万户,开展“保险知识进社区”系列线上活动。下一步,我局计划探索与市教育局进行合作,鼓励保险机构到中、小学开展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保险知识教育活动,从源头上培育保险型社会文化。

(三)树立人才为本的发展观,加强保险人才引育。制定更加精准的吸引、留住人才的公共服务配套政策,联合在汉高效进行保险普及教育和定向培养保险高端人才。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在制定专项人才发展规划,谋划实施专项引才计划,支持金融保险类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为引进人才用人单位提供安居落户、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生活配套、引才补贴等“一揽子”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方案。

四、关于防范保险市场风险

健康有序的保险业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推动“保险型社会”创建,更应当密切关注行业相关领域蕴含的风险,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由于打击保险非法集资活动、打击非法商业保险活动等职能在保险监管部门,经与湖北银保监局联系,目前我市保险市场风险防范工作正稳步推进。

(一)加强重点领域监管力度。一是根据非现场监测和市场举报情况,对部分保险机构开展了车险专项检查,依法果断采取责令停止使用车险条款费率的监管措施,有力震慑了市场。二是组织自建电销中心开展自查,通过会议、自查、调查等全方位组合拳,形成强烈震慑,有效规范了辖内人身保险电销市场。三是开展产品专项现场检查,对部分公司的主销产品开展专项检查,重点整治产品销售和服务不规范,同时排查短期健康险业务领域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二)紧盯重点单体机构风险。严格执行对部分重点保险机构的旬报制度,并针对发现的问题适时开展窗口指导。高度关注部分保险公司在集团资产重组期间业务、服务、人员管理、社会舆情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开门红”期间部分银邮代理网点夸大收益销售问题,对公司进行约谈,要求全面排查风险,做好电话回访,对金额较大的客户采取面访方式,切实排除风险。

三)持续做好风险处置和演练。一是加大风险排查力度。组织全省人身险公司对重点业务、重点产品、重点渠道和重点区域的满期给付与退保风险开展排查,并对未来三年满期给付和退保情况进行预测。二是妥善处置风险苗头。指导保险业积极应对雨雪灾害天气风险;妥善应对“新浪网曝光湖北银保违规问题”舆情风险;深入了解和指导部分公司做好业务员团队建设和管理。三是持续开展风险应急处置大演练。指导保险行业协会继续组织一年一度的人身保险业风险应急处置大演练活动,丰富内容和形式,提升活动效果。

下一步,我局一方面将继续加强向武汉市政府、湖北省政府和中国银保监会的汇报,争取保险型社会试点尽快获批;另一方面,按照《武汉市创建“国家级保险型社会先行示范区”申报方案》确定的路径和内容,积极推进“保险型社会”创建工作,把保险深度融合到我市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促进武汉市金融供给侧改革,实现优化武汉市城市风险管理方式和结构;并以严守风险底线为使命,加强与湖北银保监局、人行武汉分行合作,引导和促进保险业的稳健发展,推动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