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20180077号提案的答复

2019-08-23 09:34
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

 一、关于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为提升企业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我市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是开展标杆信用社区试点工作。我市主动作为,倾力协调,高位推进。指导搭建社区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社区信用信息更新机制与信息主体安全管理规定;协调推动两区政府建立100万元标杆信用社区建设基金,明确“标杆基金”增信担保、放大倍数、风险补偿和基金管理行招投标等制度保障;实行周督办、月巡查、季通报推进机制,组织试点银行开展“诚信宣传教育进标杆社区”活动30余场次;多方协调市信用办和市文明办将信用社区和标杆信用社区创建工作纳入2016年十大文明行动计划之一;经市发改委、市文明办、市金融工作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和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等职能部门会签,拟发《武汉市三级信用社区创建工作推进方案》,将“信用武汉”社区信用细胞工程建设引向深入发展。
二是不断完善东湖高新区信用信息环境,促进“东湖信促会”完善信用基础建设和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建立了覆盖企业7万余家、信息数据总量超过500万条的信用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企业信用评价报告,以信用促融资。
通过以上措施促使企业着力培养诚信观念,在企业内部创造一种诚信至上的文化氛围,不断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各项内控制度和财务制度、规范运营、聘用高素质的人才以保证各种信息的真实性与合法性,从而提升自身的信用等级,增强融资能力。
二、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
从2015年启动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以来,在由万勇市长任组长的市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我市陆续推进了打造科技金融产品“工具箱”、深化投贷联动试点、设立全省首家科技型民营银行、推动科技型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业务、设立区域性股权市场“海创板”等特色板块、创新发展票据交易平台、着力打造“金谷”、打造“绿色金融”中部高地、建立武汉金融改革创新促进中心等工作。我市科技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取得了较快发展。
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市23家中资银行(不含恒丰银行武汉分行、众邦银行)科技贷款(含票据融资)余额为1936.03亿元。三家投贷联动试点银行先后与39家内外部投资公司开展合作,支持科创企业94户,投贷联动贷款余额7.38亿元,同比增长84.29%,对应投资总额29.6亿元,同比增长38.1%。全市直接融资总额1689.69亿元,较2016年的1459.9亿元增长15.74%。其中,上市公司IPO首发融资8.51亿元,上市公司再融资178.78亿元,新三板企业增发融资18.7亿元,全市企业债权融资1054.11亿元,长江基金股权类募集融资429.59亿元。科技企业实现保费收入3617.7万元,累计为316家(次)科技企业提供177.68亿元风险保障,赔付金额2080.08万元。
在加大扶持力度,拓展融资渠道方面,我局牵头着力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创新发展债权融资,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针对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问题,不断创新债权融资产品。一方面开展投贷联动试点,“以贷引投、以投引贷、投贷联动”,将充足的银行资本引向科技型企业。另一方面加强银政企协同创新,推出了“集合贷”、“萌芽贷”、“保证保险”、“税易贷”、等系列创新产品,累计为800多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60亿元。同时,不断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开展信用贷款、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创新型贷款,累计为8000家(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超过300亿元。
二是大力发展股权融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一方面全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截止目前,高新区上市公司达到3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33家,累计实现资本市场融资超过1000亿元,并以每年200亿元的速度增长;打造了全国领先的四板市场,推出全国四板首个“科技板”和“青创板”。另一方面是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已集聚股权投资机构超过1200家,其中高新区主导的产业基金目前已有13支,形成覆盖天使、VC、PE、Pre-IPO、并购各阶段的股权融资链。
三是重点发展天使基金和创投基金。市科技局制定了《武汉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及投资负面清单,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以及项目选择市场化、资金使用规范化、提供服务专业化的要求进行运作。重点发展天使基金和创投基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拓宽科技企业融资渠道。
目前,武汉市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理事会批准设立40支子基金,1支母基金,基金总规模达到100.76亿元。其中母基金是由中国科学院发起设立的国内第一支全国性成果转化母基金,基金目标规模为50-70亿元,主要投向中科院成果项目的子基金以及对中科院重大成果项目直接投资。母基金落户武汉是落实我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的有益探索。
引导基金参与设立子基金数量及规模迅速增加,子基金投资进度加快,投资业绩开始显现。子基金已累计完成203项投资,投资总额20.55亿元。被投资企业集中在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拓宽了一大批科技企业融资渠道。被投企业中,上市企业已达4家,上市材料被证监会受理在审的企业有4家,正式发布上市辅导公告的企业有6家,新三板企业超过20家。引导基金投资有力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能力,科技成果拥有量实现近5倍增长,科技成果转化进程加快。
引导基金合作的40多家合作机构中,有30家来自国内其他地区,且多为北上广深知名创投机构以及知名机构合伙人发起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如深圳创新投、赛伯乐投资集团、信中利资本、硅谷天堂以及真新资本等,这些来自真格、红杉、高盛等知名机构的高管团队所设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些外地机构在汉组建了高水平基金团队,累计吸引高端创投人才近400人,不但将创投人才和资本引入武汉,也将外地项目带到了武汉,有力培育壮大了我市创业投资。
三、关于整合科技金融资源,完善建立良好的中介体系
在构建网上信息交流平台与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解决企业与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开展信用体系建设。由发改委和人民银行牵头,建立“信用武汉”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二是不断完善东湖高新区信用信息环境,促进“东湖信促会”完善信用基础建设和信用信息应用服务。建立了覆盖企业7万余家、信息数据总量超过500万条的信用平台,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企业信用评价报告,以信用促融资。
三是建立“四个库”。以科技金融改革创新促进中心为基础,在市直相关部门支持下,整合分散于经信委、科技局、工商联等部门资源,打造融资对接、信用评级、产品创新的平台,建立“四个库”(专家库、项目库、企业库、基金库),形成线上与线下结合、前台与后台呼应的综合服务体系。与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对接,为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型企业提供一站式信息查询服务。
四是在东湖高新区建设智慧金融平台,打造光谷智慧金融网络信息平台(APP),汇聚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促进投融资信息对接。目前,已汇聚各类金融机构100余家,发布金融产品30多个,服务企业超过500家(次)。
四、关于加大科技信贷创新,创建多元化信贷产品库
在鼓励银行、担保、保险等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信贷产品和服务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截至2017年年末,武汉市科技型企业融资总额3639.60亿元,科技型企业从银行获得的各项贷款余额为1936.03亿元,同比增长11.20%,科技型企业融资难得到初步缓解。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大力推广“科保贷”。市科技局联合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湖北保监局和市财政局制定了《武汉市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业务操作办法》(简称“科保贷”)。针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研发早期资金需求量大、风险高的特点,积极开展科技型企业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建立由政府、保险公司和银行共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科保贷”是指通过科技企业贷款保证保险风险补偿资金、贷款保证保险作为增信手段,为轻资产无抵押小微科技型企业提供纯信用贷款,单笔贷款金额最高限额不超额500万元。
二是大力推广“专利权质押贷”。市科技局联合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湖北保监局和市财政局制定了《武汉市专利权质押贷款业务操作办法》(简称“专利权质押贷”),以企业拥有的专利权为质押,通过专利权质押贷款保险、财政专项风险补偿资金进行增信的信贷产品,单笔贷款金额最高限额不超额1000万元,当企业贷款出现风险时,保险公司、经办银行、市科技局按5:2:3的比例承担逾期风险。通过推动建立“专利质押+保险保障+财政风险补偿”的专利权质押融资新模式,积极推动专利权质押贷款保险的发展。
下一步,我局还将继续推进健全科技信贷组织体系。支持政策性银行进一步发挥科技金融事业部的作用,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战略和重点扶持领域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期限更长、利率更优惠的融资服务。鼓励全国性商业银行在汉分支机构发挥综合化金融服务优势,通过设立科技分(支)行,扩大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规模。支持地方法人银行设立从事科技金融服务的子公司,专业、专注、专营科技贷款。鼓励民营银行设立科技金融部门或团队,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