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但实操起来却并不容易。当前,不少年轻人对于“存款替代”逻辑下的理财有了新需求,对于既追求稳健又希望增加收益的年轻人,应该如何配置资产?一些来自县域的年轻人可能自身缺乏较好的金融素养、可投资资金少,如何通过理财来实现财富增值?
针对年轻人在资产多元化配置方面的需求和困惑,首先需要弄清楚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情况。
低风险资产是资产配置的“压舱石”:货币基金如余额宝,支持T+0赎回,七日年化约1.3%,高于银行活期存款的0.4%;银行部分T+0理财产品,1元即可起投,七日年化约1.2%-2%,且能实时到账;支付宝上的短债基金、同业存单指数基金收益也较为可观,近一年年化约2%-4%,风险基本可控。
中风险资产配置需一定金融素养:可选择定投指数基金,以沪深300等宽基指数为核心,搭配科创50等行业指数。
高风险资产配置需较高金融素养:主动管理型股票基金需研究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与市场趋势;直接投资股票则要分析宏观经济、公司财报等,虽潜在收益高,但波动也较大。
金融素养较低、资产微薄者,可配置70%-80%的低风险产品,剩余部分选择中风险的指数基金,追求稳健收益。具备一定金融知识与资产者,可配置50%左右低风险产品、40%左右中风险产品,再搭配10%左右高风险产品,在稳定收益基础上追求超额回报。金融知识充足、素养高且资产雄厚者,可配置30%左右低风险产品、40%左右中风险资产及30%左右高风险资产,凭借专业能力追求较高超额回报,同时需承担较高风险。
在金融消费者厘清产品概念的同时,金融供给侧应从“低门槛+教育扶持+智能化服务+激励引导”四方面发力,为年轻人提供可落地、可持续的投资路径。
首先,要打造真正“人人可投”的低门槛产品。将货币基金、指数基金等主流标的拆分成1元起投的小份额,让哪怕只有几十元、几百元闲钱的年轻人,也能参与市场。同时,推出风险预设型“组合包”,由专业投研团队提前配置,用户一键购买,既省去了选择烦恼,又降低了操作门槛。
其次,持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与“沉浸式”体验。鼓励地方学校、乡镇社区联合开展线下沙龙,让年轻人能够在家门口听课、交流、答疑,将“知识”真正转化为“能力”。
再次,引入智能投顾与一站式数字化平台。根据个人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自动生成并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为资金少、经验弱的县域年轻人提供“傻瓜式”理财体验。在同一个APP或小程序内整合账户管理、交易执行、学习资源、社区问答与进度激励,让用户在用、学、交流、打卡中不断进阶。
最后,建议构建政府与金融机构协同激励的机制。对首次投资、长期定投或达成学习任务的用户给予小额补贴、平台积分或礼品券。积极将理财资金对接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电商等本地项目,让年轻人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也能助力家乡发展,增强对理财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