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含金量”融入“含科量”

2025-07-30 09:35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保障了生产。”南京智田机电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不久前,该公司刚获得江苏银行南京分行400万元信贷支持,这也是今年“宁科贷”政策升级后落地南京的首笔业务。

“‘宁科贷’升级了,我们是‘幸运儿’”

南京智田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位于江宁区淳化街道田园社区,走进生产车间,数十台全自动数控铣床、线切割机床正高速运转。工作人员用手指轻点屏幕,机床的刀盘即刻精准切入厚重的钢材。铣刀飞舞间,钢坯表面瞬间由粗糙转为光滑,碎钢屑如瀑布般飞溅。

该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专注于双螺杆挤出机配件研发、生产和销售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很幸运,有了这笔400万元,缓解了公司现金流压力,让我们保质保量完成订单。”该公司上述负责人说,生产线上下来的一批批双螺杆传动箱、齿轮箱产品,很快被发往全国各地,以及亚洲其他国家和南美洲等地。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了解到,该笔400万元的授信业务,是今年《南京市“宁科贷”产品升级实施方案》发布后落地的首笔业务。其中,扩大政策覆盖范围至全市所有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宁科贷”升级后的最大亮点。而这,也正是这家中小企业负责人称“幸运”的缘故。

“不仅是南京首笔‘宁科贷’升级业务,我们还先后落地了全国首单‘高校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签约项目贷款’、全省首单‘科创首贷贴息贷款’等一批创新业务。”江苏银行南京分行科技金融部负责人刘宁介绍,今年5月底,该分行携手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共同成立“江苏银行红色驿站”,旨在为该中心的企业提供耐心资本、转化落地等一站式服务,助力江北新区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高地。

近年来,江苏银行南京分行推出支持南京“科创金改20条”举措,服务南京科技人才企业超3400户,贷款超165亿元。

“有了科技保险兜底,企业创新底气更足”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不仅需要“耐心资本”长周期支持,也渴望“耐心保险”保驾护航。

南京一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射频/微波集成电路芯片、模块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设计和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其业务覆盖电信、卫星通信、仪器仪表等领域,目前累计拥有发明专利和注册商标近百项。

“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所以科研肯定有风险。好在我们投保了‘科惠保’,可以在创新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保险支撑。有这类科技保险兜底,企业创新的底气会更足。”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科惠保”是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创新推出的普惠型科技保险产品,以“低保费、宽保障、广覆盖”为理念,聚焦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标准化定额保障方案供企业直接选择,在提升投保便捷性的同时,进一步降低企业投保成本。

针对该公司的具体需求,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为其设计了多项专利和研发项目的个性化承保方案,累计提供保险金额超2500万元。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南京市分公司已为70多家科技型企业提供合计超36亿元的“科惠保”风险保障,从研发投入到成果转化再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流程“兜底”,进一步激发全市科技型企业的研发与创新热情。

提升企业“含金量”“含科量”

从商业银行到保险公司,一个个赋能科技创新的生动场景背后,是南京积极发展科技金融,为全市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真实写照。

日前,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和南京市委金融办,记者了解到一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鲜活数字,含“金”量十足。

在用足用好国家金融增量政策方面,截至6月末,南京已落地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82.4亿元;在信贷方面,“宁创融”再贷款产品额度增至150亿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已发放110.65亿元,目前“宁科贷”合作银行科技创新贷款余额近700亿元;在债券方面,今年上半年,南京共有8家经营主体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8只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规模84.4亿元,占全省的45%。“宁科债”今年已累计支持发行科技创新类债券(含科创票据、科技创新公司债、科技创新债券)超200亿元;在保险方面,全市重点财产保险公司累计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万亿元;在融资担保方面,“宁创担”已累计服务企业融资超410亿元;在培育耐心资本方面,截至今年5月末,南京市管理备案基金2156只(其中私募股权类基金1093只),基金规模总资产4375.03亿元(其中私募股权类基金总资产3621.63亿元)。

汇聚更多金融“活水”涌向科技创新沃土,既能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也有助于产业提质增效。南京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要持续发挥财税政策效用,用好用足现有的科技企业首贷贴息、保费补贴、债券贴息和风险分担、补偿等政策,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支持科技创新;另一方面,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完善科创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并协同区域性股权市场探索“认股权+”综合业务创新,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提升科技企业的“含金量”“含科量”。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