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互联互通需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合作

2025-05-26 09:16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年来,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推动下,中国与东盟区域合作成果丰硕,为企业打开市场新空间。经贸往来日益繁盛背后,离不开金融支持,特别是金融基础设施领域的“架桥铺路”。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国与东盟跨境支付互联互通持续迎来新动向:4月14日,银联国际与越南国家支付公司及两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约定共同推进中越两国跨境二维码支付互联互通;3月,中国银联与柬埔寨央行宣布柬埔寨支付系统Bakong旗下钱包产品可在银联全球二维码受理网络及中国境内微信商户扫码支付;近日,网联清算公司与马来西亚央行所属金融基础设施PayNet对接,“由点及面”提升跨境接入效率和合作质量……上述合作不仅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的跨境支付服务,还为企业跨境贸易投资结算提供了更加便利、友好的环境。

在支付领域深化金融基础设施合作,只是中国、东盟金融合作的一个方面。目前,中国与东盟成员国也在持续推动货币、金融市场等的互联互通。在深化双边本币合作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已与东盟国家央行达成双边本币互换协议金额超8000亿元,与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央行签订双边本币结算协议,与印尼央行建立了双边本币结算框架。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汇率风险,还促进了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在加大金融市场开放方面,东盟境外投资者可以通过直接入市或者“债券通”“沪深港通”等渠道投资中国境内金融市场。大华银行、马来亚银行以及多家新加坡非金融企业已在中国注册发行熊猫债超百亿元人民币。

中国与东盟作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双方经贸合作的持续深化将有力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展望未来,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金融业还需在对外开放方面持续发力,围绕投融资便利化、贸易便利化建设更多互联互通平台,稳妥有序推进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等项目,促进跨境资金流动更加规范、高效、透明。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