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诸多重大变化,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处于深刻变革之中。局部冲突与动荡频发,AI技术革命加速演进,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调整,绿色转型需求愈加迫切,中国与全球发展面临共同挑战。9月5日,由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与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CCIEE)联合主办的第六届外滩金融峰会召开。来自全球20个国家及地区的财经政要、机构高管和学界领袖共同为应对变局世界中的新挑战建言献策,探寻合作与发展新路径。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中,开放与合作是应对挑战、抓住机遇的“解题思路”。
全球经济增长有望企稳
本届峰会主题为“应对变化的世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地缘经济碎片化、持续冲突、利率高企和贸易保护主义猖獗正在深刻影响着全球商业格局和资金流动,然而投资领域也见证着由AI等新技术进步、区域供应链重塑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所带来的新机遇。
世界银行运营常务副行长Anna BJERDE分享了其对全球经济环境的观察:首先,今年全球经济增长有望企稳。世界银行估算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预计约2.7%。同时,全球通胀有望降至三年来的最低点,融资环境已现宽松,全球经济似乎临近“软着陆”。尽管已现企稳迹象,但错综复杂的经济与地缘政治因素仍对全球经济构成巨大压力。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经济活力的灯塔,但在这样的趋势下也无法独善其身,增速仍低于疫情前水平。”Anna BJERDE强调,这更凸显了应对一系列关键挑战的紧迫性。
围绕重振增长的话题,Anna BJERDE提出四方面建议,包括重振经济改革、加码人力投资、遏制地缘经济分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就遏制地缘经济分裂而言,其认为,各国应避免陷入加码贸易限制的恶性循环,尽可能推动进一步融合,这在当前环境下并非易事。务实地看,各国可基于现有的双边和区域贸易协定框架,减少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并推进关键议程,如数字贸易、标准统一、能源贸易、互联互通等。
人民币国际化是必然选择
陈茂波认为,在日益复杂的全球格局当中,只有通过开放与合作,才能应对艰巨挑战,共同抓住机遇。这也是我国的坚定立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对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出重申。
作为金融业高水平开放的内容之一,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对于促进国际货币平衡、维护国际关系稳定、密切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等意义巨大。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近年来人民币与美元利差有所扩大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综合指数不降反升,人民币在支付结算、投融资、计价、储备等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部分与会嘉宾特别强调,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是中国经济自身更加开放的必然选择,是为了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需要的国际化。
截至2023年一季度,我国人民币国际化指数为3.26,与美元(57.68)、欧元(22.27)、英镑(7.66)等主要国际货币还存在差距,因此,多措并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一步加强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仍是下阶段推进金融业开放的重要任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中国香港目前在全球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占比达到80%以上。陈茂波介绍,为了支持扩大使用人民币,中国香港将加强人民币基础设施建设,并提供更多的人民币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让国际投资者能使用人民币更好地开展贸易和投资,也会继续支持中央以及省市各级政府在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这些举措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流动性,丰富产品种类。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与其他几家央行联合开发的mBridge(数字货币桥)项目正是其中一个重要进展,旨在促进使用参与经济体各自货币进行更快更经济的跨境结算。“今年6月,mBridge已经达到了最低可行产品的阶段并开始服务企业交易。长远来看,这个项目将降低贸易交易成本,促进多边资本流动,同时支持人民币国际化。”陈茂波说。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