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中小企业信贷难怎么“破”

2024-08-21 09:5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自身存在一些障碍,如融资担保缺失、财务不透明、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等,这些问题给银行信贷带来了困难。

其次,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适应中小企业信贷需求的问题,如对担保和抵押要求过严、信贷审批权限过度集中、基层银行权责利不对等以及贷后管理压力大等。

最后,社会环境存在一些不利于小微企业成长的制约因素,如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不健全、贷款抵押物评估和登记环节多以及缺乏政策资金扶持等。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包括加强中小企业自身建设、完善银行信贷管理体制以及优化社会环境等。

对银行而言,中小企业信贷是目前信贷业务最难做也最值得突破的方向。

中小企业信贷最难的是实现企业与银行的信息充分对称,最直接的就是信贷人员对企业的现场与非现场调查能力。在中小企业信贷调查中,除了对信贷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业务技能有很高要求外,银行建立中小企业信贷全流程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尤其重要。

在与银行接触过程中,记者发现,每家银行都有不少对中小企业有较深刻理解的资深信贷人员,但如果没有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与信贷人员调查、审查的行为规范,这些个人能力并没有办法形成银行实际的信贷能力,也不能以此来设计标准的信贷产品并有效管控风险。

如何标准化建立中小企业信贷全流程管理,是目前摆在银行面前的重要课题。

业内人士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应该紧紧抓住金融科技这一核心驱动力。一些银行将数据、算法与算力视为数字化转型的基石,通过强化技术中台与数据中台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应用体系,为全行业务创新与服务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同时,持续加速系统更新,提升数据处理效能与安全保障,确保满足复杂多变的业务需求与监管标准。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