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5月信贷持续“挤水分” 政府债发力撑社融

2024-06-18 10:23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6月11日,人民银行发布2024年5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统计数据报告及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统计数据报告。数据显示,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85万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环比下滑0.2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248.73万亿元,同比增长9.3%。社融方面,2024年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环比增长约2.07万亿元。

整体来看,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信贷“挤水分”成效显现,当前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效率更高、效果更实。但5月金融数据也折射出当前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不足问题,后续需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发力。

理性看待M1波动

从货币供应情况来看,5月M2增速降幅放缓,但主要反映“现金(M0)+企业活期存款”等指标的狭义货币(M1)余额降幅扩大。数据显示,5月M1余额为64.68万亿元,同比下降4.2%。考虑到4月M1余额同比下降1.4%,目前M1已连续两个月下滑。

对于M1指标出现的波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应考虑统计口径等因素,理性看待。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M1真正的本质特征是直接可用于支付的金融工具,其统计口径会受到金融创新和监管变化的影响。中国可能存在一些具备M1属性,但是尚没有纳入M1统计的金融工具,包括居民活期存款、非存款类的金融产品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等。

报告指出,从实体部门来看,将上述三项指标纳入后的M1增速更有意义。纳入后,如果M1增速处于低位但没有大幅下滑,说明经济运行偏弱,但也存在一定韧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今年以来,在金融业“挤水分”、财政发力前期较慢等因素综合影响下,M1增速下行,并非企业预期偏弱单一因素影响,不宜过度解读。总体而言,5月市场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服务较为有力。

从企业角度看,下一阶段,在提振M1方面还有哪些空间?对此,平安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璐表示,未来M1增速回升的动力可以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观察商品房销售增速何时企稳。居民购买商品房的过程中,居民储蓄存款(M2)直接转化为企业活期存款(M1)。地产产业链企稳也能带动上下游行业的景气度改善,进一步带动M1增长。近年来商品房销售增速波动回落,对M1增速产生一定影响。“5·17”地产新政推出后的效果值得追踪。

二是关注财政发力进展。政府发债并支出以后,将形成实体部门的收入与存款,带动M1增速回升。5月以来政府债发行有所提速,未来随着财政进一步发力,预计对M1增速有一定提振。

三是观察出口企业结售汇情况。当前,银行代客结售汇差额仍然在回落通道,二者呈现一定的分化。这一般意味着部分资金推迟结汇,也会拖累M1表现。未来,若中美货币政策收敛以及我国基本面逐步改善后,企业结售汇回归常态,也能够带动M1回升。

信贷虚增得到遏制

信贷投放方面,前5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其中,5月人民币贷款增长约9500亿元,同比少增约4100亿元,环比多增约2200亿元。

“当前,在‘挤水分、防空转’的政策导向下,金融机构正逐步摒弃规模情结,促进信贷供需更加匹配。”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介绍,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加大发债力度替换贷款和年中票据融资面临集中到期压力,也对5月新增信贷造成扰动。

从信贷结构上看,温彬分析指出,5月对公贷款相对稳定,企业中长贷仍为重要拉动力量,零售贷款延续偏弱,票据冲量力度相应加大。后续来看,在低利率环境和稳地产、促消费等政策组合拉动下,居民消费和信贷倾向或延续平稳修复态势,但力度和可持续性仍主要受就业、收入等长期变量影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5月17日房地产新政密集发布后,楼市总体上正处于调整状态。同时,由于当前实际房贷利率仍然偏高,居民提前偿还房贷的情况还在延续,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下拉居民中长期贷款净增规模。居民短贷方面,各地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全面落地前,可能会存在消费延迟现象,这可能对5月居民短贷形成一定拖累。

政府债发力支撑社融

社融方面,前5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2.52万亿元。其中,5月新增社融约2.07万亿元,实现同比大幅多增。

从拉动社融的因素来看,政府债是绝对的“主力军”。5月政府债发行明显加速。人民银行数据显示,5月国债发行7352.8亿元,地方政府债发行7553.5亿元,地方政府债环比增长明显。值得关注的是,5月中国启动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单月发行额达到800亿元,该产品受到投资人广泛欢迎。

除了政府债,5月企业债发行量也保持同比多增。不过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刘涛认为,对这一数据应客观看待。一方面,近年来5月企业债发行都相对平淡,明显低于前4月,5月新增的313亿元并不算太低;另一方面,受城投债发行大规模取消影响,去年5月的企业债券融资基数过低,净减少2144亿元,导致今年5月原本不高的企业债券融资规模却带来近2500亿元的多增。

温彬指出,近期企业和政府债券发行节奏加快,对社融增速形成稳定支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财政政策正加快落地,社会融资规模的结构不断优化。后续,伴随专项债继续放量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延续发行、表内贷款投放企稳,年内社融增速或呈现先升后降的震荡走势。

从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在主动“挤水分”的基调下,新增信贷和货币供应量数据正向更实、效率更高转变。

不过,董希淼表示,要看到当前有效融资需求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财政政策应加快发力,货币政策方面应继续实施降准、降息,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有力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促进宏观经济加快恢复回升。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接下来实体部门恢复的关键仍在于财政扩张的力度。财政投放货币直接进入实体,一方面增加了实体需求,有助于实体供需再平衡;另一方面也会提升交易货币的需求,有利于货币供需再平衡。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