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旗中国宣布,随着交易的完成,汇丰中国已承接花旗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天津和长沙等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同时,超过300位原花旗相关员工也已正式加入汇丰。
6月11日,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丰中国”)宣布,已完成对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花旗中国”)在中国内地的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汇丰中国在其官网发布《汇丰致花旗转让客户的通知》,表示其将承接原投资者在花旗中国的存款和投资理财产品,并邀请客户进行线上认证。
同日,花旗中国宣布,已完成向汇丰中国出售和转移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零售财富管理业务。据了解,随着交易的完成,汇丰中国已承接花旗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大连、成都、杭州、南京、重庆、天津和长沙等全国11个主要城市的个人财富管理客户及相关资产。同时,超过300位原花旗相关员工也已正式加入汇丰。
在业内专家看来,此次收购是一种市场化的行为。“反映出了不同的银行战略定位、对中国市场的定位和布局的不同。”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汇丰中国和花旗中国的“一进一退”,正是国际性银行基于自身战略对业务进行调整的体现,是正常的商业行为。而汇丰中国收购花旗中国个人财富管理业务,表明汇丰中国对中国内地财富管理市场和业务持乐观态度。
花旗集团:调整出于战略转型需要
在中国内地逐步关闭个人银行业务是花旗集团全球战略调整和转型的一部分。
基于对市场环境的判断及提升整体盈利能力的需求,2021年,花旗集团宣布退出亚洲、欧洲、中东和墨西哥的全球14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
“目前,个人零售业务出售工作正进入尾声。”花旗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当前,花旗集团已经完成了在澳大利亚、巴林、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台湾、泰国和越南9个市场的个人银行业务出售,同时,还将全面结束其在韩国和俄罗斯的个人银行业务。此外,花旗集团表示,将寻求其在墨西哥的个人银行、小型企业和中型市场业务的IPO,并重启在波兰的个人银行出售计划。
在中国内地,2022年12月,花旗中国宣布将逐步关闭其中国内地的个人银行业务。2023年10月,花旗中国与汇丰中国就个人财富管理业务的收购达成协议。根据计划,今年花旗中国还将就中国内地的个人信用卡业务及无担保贷款相关资产进行转让,并已与富邦华一银行达成协议。
值得注意的是,花旗中国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其完全放弃中国市场或其他受影响地区。花旗中国总裁、花旗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陆烜表示:“花旗在中国内地的企业和机构客户业务不受此次交易影响。花旗将继续支持我们的企业和机构客户,在中国本地市场、亚太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为他们提供银行服务。”
董希淼也认为,从花旗的表态和诸多动作来看,花旗集团并不是要撤出中国内地市场,未来,该行在中国内地市场将更加聚焦批发银行业务、公司业务。而从具体的业务品种来看,跨境业务将是其擅长的主要领域。
值得关注的是,在关闭个人银行业务的同时,花旗集团仍保留并加强了在投资银行、企业金融等领域的布局。据了解,花旗集团正积极寻求在中国内地设立一家独资证券公司和一家独资期货公司。最新进展是今年2月9日,证监会发布《花旗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设立申请文件反馈意见》,对申请设立花旗证券的花旗环球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提出了6条意见,内容包括补充主要股东财务状况、评级展望、证券业务国际排名等。
有业内人士认为,关闭不盈利地区的个人业务,是全球性商业银行对市场现实的响应,更是金融机构主动寻求变革、聚焦更具增长潜力和盈利能力业务的体现。花旗中国的退出实则是以退为进,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蓄力。
汇丰集团:将立足长远持续加大投资
对汇丰中国而言,此次收购则被其视为在中国和亚洲市场进一步提升财富管理能力的又一里程碑。
“汇丰集团近年来对中国内地的投入已达数十亿元人民币,其中相当一部分聚焦于高速发展的财富管理领域。本次收购完成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巩固在外资银行财富管理赛道的竞争优势,同时,继续全方位发挥跨境金融服务专长,支持海内外客户把握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的机遇。”汇丰中国行长兼行政总裁王云峰表示,汇丰集团坚定看好中国市场的发展潜力,并立足长远持续加大投资。
近年来,汇丰集团持续投入中国内地市场,对财富管理业务加大布局。2023年,汇丰集团在中国内地的财富管理投资资产比上一年增长53%,财富管理客户总数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一季度,汇丰集团在亚洲市场的新增投资资产净值同比增长33%至190亿美元,其在中国内地市场同期新增投资资产净值同比近乎翻番。
“在汇丰中国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增长势头的基础上,本次收购进一步印证了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并将支持我们继续协助客户优化资产配置,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汇丰财富管理及个人银行业务全球行政总裁马励涛表示。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和深化。自2020年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以来,境外金融机构积极在境内展业兴业,与境内机构良性竞争互动,截至2023年末,已有17家外资参控股证券公司,其中,外资控股9家,全资2家。外资独资公募也在密集获批、加快扩容。
在光大银行宏观经济研究员周茂华看来,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外资看好我国实体经济与资本市场巨大发展潜力;另一方面,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监管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监管水平不断提升,金融机构经营与风控能力稳步增强,都为金融业稳步双向开放奠定了扎实基础,而我国超大经济规模体量和巨大市场潜力,也为未来外资机构开展跨境投融资服务业务提供了广阔空间。
“外资机构引入有望形成鲶鱼效应,境内外机构竞争与合作,有助于推动我国金融机构加快提升经营能力与效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周茂华表示。
“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推进和深化,正持续吸引境外主体加快进入、深度参与,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机遇。”董希淼表示。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