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在接续奋斗中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

2025-11-14 09:59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十四五”非凡成就鼓舞奋进信心,“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引壮阔征程。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交汇点,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扎根深圳经济特区,紧扣时代脉搏,以金融活水滋养创新热土,以开放视野链接全球资源,以家国情怀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中展现了国有大行的使命担当,在接续奋斗中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

赋能创新,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为金融机构服务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科技创新是百年变局的“关键变量”,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在深圳这座以创新为魂的城市,培育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新动能是关键课题。中国银行以金融活水精准灌溉,为科创企业成长注入强劲金融动能,成为点燃创新火种、助推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的赋能者。

精准滴灌“20+8”产业集群,构筑产业金融新生态。中国银行紧扣深圳“20+8”产业集群战略,前瞻研判产业特征与金融需求,创新推出系列专属服务:为合成生物产业创设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合成生物贷”;面向低空经济推出“低空经济贷”;聚焦生物医药设计“医疗器械贷”,破解长研发周期融资难题。这些差异化、定制化产品,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提供有力支撑。截至目前,该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制造业贷款余额均已突破2000亿元。

全链条支持创新生态,赋能产业升级。在人工智能领域,中国银行出台专项行动方案,承诺五年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综合金融支持,并创新“研发贷”“并购贷”“算力贷”等产品,构建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同时,组建“两新”专项服务组,积极落实技术改造再贷款及贴息政策,为杰普特光电、科诺桥新材料等43家科技型企业及40余个技改项目提供超142亿元资金支持,有效降低融资成本,加速技术迭代。

持续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浇灌科技之花。中国银行在深圳布局13家科技金融中心、3家科技支行及30个科技金融特色网点,深度融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针对科技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特点,该行突破传统信贷模式,自主研发“中银科创夸腾系统”,构建专业评估模型,推出“科创贷”等专属产品,提供覆盖种子期至成熟期的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与“拔节生长”。

生态共建,汇聚服务新质生产力合力。中国银行深刻认识到,服务新质生产力需要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的金融生态圈。该行2025年在深圳已陆续设立50亿元规模的科创债转股基金、10亿元规模的光明区科创基金以及50亿元规模的科创母基金,并完成了深圳市AIC试点基金首笔股权投资,初步构建起覆盖全周期的科创投资体系。同时,广泛链接科创生态伙伴,搭建由政府、投资机构、产业头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组成的科创生态圈,有效汇聚政策、资本、技术、市场等各方要素资源,打造共享共赢的生态,共同助力科技发展。

从精准滴灌产业集群,到全周期陪伴企业成长;从突破传统信贷模式,到构建开放共赢的科创生态——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将金融活水精准引向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它不仅是资金的供给者,更是创新生态的共建者、产业升级的助推者,在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的进程中,持续彰显国有大行在时代浪潮中的担当。

服务开放,护航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征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建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成色越来越足,继2024年以4.5万亿元进出口总值重夺“外贸第一城”后,2025年前三季度以3.36万亿元进出口总值继续领跑全国。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依托集团全球化网络优势,以跨境金融创新、实体经济服务、全球资源链接,为深圳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提供坚实金融支撑。

全方位赋能外贸高质量发展,筑牢外贸稳增长金融基石。该行制定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从资金支持、结算便利、综合服务、出海赋能、帮扶纾困五方面推出15条具体措施。持续加强进出口信贷支持,推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贸易投资人民币结算便利化试点扩面,提升外贸企业汇率避险服务质效。目前,服务跨境客户超5万户,国际贸易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及结售汇业务份额持续领先,成为外贸企业的“稳压器”。

全链条服务企业“走出去”,深耕“一带一路”合作。针对企业出海面临的开户难、结算难问题,该行联动海外行制定《“企业出海”金融服务指南》,覆盖东盟及非洲主要市场;支持2024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举办,组织80余家中非企业开展跨境撮合,近年来累计举办超40场银企对接活动,助力数千家深圳企业走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从支持创维集团、洲明科技等企业拓展非洲市场,到为23个非洲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出口信贷;从落地埃及电信人民币出口信贷项目,到设立结构化融资中心(深圳),该行在深化国际合作中既助力企业发展,又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全力支持“硬联通”项目,构建丝路“黄金通道”。该行深度参与深圳国际物流枢纽建设,为国内首例铁路上盖智慧物流园区——深圳中欧班列枢纽中心注入稳定资金流;全程参与盐田国际各期工程银团支持,见证全球最繁忙单体港崛起;提供超10亿元银团贷款助力妈湾智慧港成为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码头;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建设提供长期信贷支持,持续升级国际航空枢纽功能。这些“硬联通”项目的落地,让深圳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的辐射作用愈发凸显。

创新服务外贸新业态,激活数字贸易动能。面对深圳超8万家跨境电商卖家(占全国50%)的市场需求,该行打造全线上综合金融服务体系,推出“中银跨境e商通”“中银e采通”“海外仓综合服务”等特色产品。(以科技赋能打通跨境链路),提升数字贸易效率。以赛维时代为例,通过对接跨境电商阳光化公共服务平台,该行将企业单笔收结汇耗时从2天压缩至2分钟,资金到账效率提升50%,为数字外贸发展注入“加速度”。此外,该行连续五年以“牵头联席全球协调人”身份助力深圳市人民政府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并作为深圳全球招商大会“老朋友”,持续为跨境项目推介与政企撮合牵线搭桥,成为连接全球资源与深圳机遇的重要纽带。

从畅通外贸血脉到赋能企业出海,从夯实物流基石到激活数字贸易——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始终站在开放最前沿,以金融之力拓宽全球通路,以专业服务链接国际资源。中国在服务国家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征程中,贡献着智慧与力量。

聚力融合:书写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重大国家战略。中国银行充分发挥跨境业务优势与品牌信誉,将金融服务延伸至跨境理财、人才创业、贸易往来等方方面面,持续赋能大湾区建设。

交通互联筑根基,湾区融合加速度。中国银行积极支持湾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为深大城际铁路牵头筹组239亿元绿色银团贷款,助力实现“深圳机场到坪山、惠州更方便”的民生愿景,让“城相融、心相连”的湾区图景加速成为现实。

金融互通破壁垒,规则衔接作贡献。该行协助深圳市人民政府在澳门首次发行10亿元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担任独家全球协调人及绿色结构顾问。在民生领域,“大湾区开户易”已为30万港人办理业务;“跨境理财通”实现超170亿元资金汇划;首笔“跨境支付通”北向业务成功落地,让香港居民“像逛香港街市一样方便”购买境内理财产品,持续升温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前海河套作支点,改革创新探新路。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综合改革试点实施5周年的关键节点,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在新起点上赋予深圳一系列重大改革任务。在此背景下,深圳继续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前海合作区、河套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等重大战略平台落地落实。中国银行在前海与河套等开展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金融创新经验。

——在前海合作区,该行落地“金融支持前海30条”15项创新政策,办理多项“首笔”业务;创新“中银跨境汇如e”方案解决跨境电商收汇难题;支持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建设,为香港创业团队提供综合服务。

——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构建“融资、融智、融资源”三维服务体系,服务超440家科技企业及200个高端科研项目。在“科汇通”试点后率先落地首笔业务,协助近七成科研机构完成跨境资金便利化业务,构建起科技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快速路”。

从打通交通动脉到推动规则衔接,从前海金融创新到河套科创赋能——中国银行以百年积淀的跨境基因与创新活力,深度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时代进程。它不仅是大湾区“硬联通”的金融支撑者,更是服务“软联通”“心联通”的探索者,在绘就粤港澳高质量发展新画卷的征程中,持续展现国有大行的战略视野与时代担当。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