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和平农商银行下车支行、东源农商银行船塘支行、紫金农商银行城镇支行三家“绿色支行”正式挂牌运营,广东河源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绿色支行”县域全覆盖。
为充分发挥绿色金融对河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牵引作用,助力打造“绿富双赢”河源样板,2024年以来,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指导下,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通过体系化建设、专业化赋能、特色化滴灌“三向发力”,推动“绿色支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协同发展、互促共进。
顶层设计精准领航,夯实绿色金融组织基础
围绕顶层设计精准破局,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推动出台《河源市深入推进金融“五篇大文章”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25年专项行动方案》,以专项方案确立“打造绿色金融专门机构”核心目标,要求金融机构结合地方实际,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持续扩大“绿色支行”覆盖面,着力构建专业化、系统化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河源市分行强化统筹推进,引导银行机构成立专项绿色支行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机构主要负责人牵头,抓好资源调配、进度督导及难点攻坚;配套建立“定期调度+动态评估”机制,按月跟踪各县域绿色支行建设进展,按季评估服务效能,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地、产品创新等堵点问题。此外,突出制度刚性保障,指导银行机构制定绿色支行创建专项工作方案,明确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业务范围、考核激励等关键要素,以“一机构一方案”的精准化制度设计,推动绿色金融组织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六个专门”标准筑基,锻造专业化服务能力
自2024年11月启动试点以来,河源市积极响应绿色金融发展号召,以龙川农商银行丰稔支行、连平农商银行上坪支行作为示范标杆,以“六个专门”(专门机构、专门团队、专门政策、专门产品、专门流程、专门考核)为建设标准,精心谋划、扎实推进,全力推动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在县域迅速铺开。通过将标准化建设与本地化创新深度融合,各绿色支行迅速成长为服务县域绿色产业发展的“中流砥柱”。凭借专业的服务团队、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创新性的金融产品、高效的业务流程以及科学的考核机制,精准对接县域绿色产业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为绿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有力推动了县域经济的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一县一品”精准滴灌,激活特色产业绿色动能
立足不同县域特色资源禀赋,各绿色支行探索出了“一县一策”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实现“绿色支行+特色产业”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地方产业绿色升级需求。
目前,龙川农商银行丰稔支行聚焦“龙川山茶油”,累计投放贷款1.72亿元,支持产业链从种植基地生态化改造到深加工环节清洁生产设备更新,助力山茶油产业提升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连平农商银行上坪支行围绕“鹰嘴蜜桃”,创新“绿色+特色”模式,投放贷款4469.36万元,支持种植园建设智能节水灌溉系统、推广生态有机肥,有效提升了水果的品质与产量。和平农商银行下车支行以“猕猴桃”为核心,累计投放贷款2.56亿元,重点支持猕猴桃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提升了产业附加值。东源农商银行船塘支行锚定“船塘板栗+上莞仙湖茶”复合产业带,向相关产业投放贷款共2744万元,助力产业实现绿色发展。紫金农商银行城镇支行立足“紫金蝉茶”发展和工业园区低碳转型需求,向相关产业投放8397万元,助力“小叶子”成为高质量发展“大产业”,全力支持“绿色制造”。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