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南金融监管支局指导人保财险甘南支公司创新应用“牛脸识别”技术,精准落实金融监管总局、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四部门关于农业保险精准投保理赔的政策要求,一举破解传统养殖险人工耳标验标误差大、理赔周期长、养殖户“融资难”等行业痛点,以科技之力为当地畜牧业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传统牲畜保险中,人工耳标是牛只身份识别的核心工具,但“易损坏、成本高、操作繁”的短板日益凸显——规模养殖场动辄数百上千头牛,人工打标登记耗时费力;耳标脱落或磨损后,牛只身份难以核验,不仅影响保险承保效率,更会在理赔时引发纠纷。“之前牛丢了耳标,理赔时得反复核对养殖记录,一等就是好几天,急得睡不着觉。”甘南肉牛养殖户李雷的经历,道出了传统模式下农户的普遍困扰。
为打破这一发展瓶颈,甘南金融监管支局主动担当“牵头者”,指导人保财险甘南支公司联合专业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在全县率先落地“牛脸识别”智慧养殖险方案。该技术依托人工智能算法与大数据分析,工作人员只需用手机APP对准牛脸拍摄,即可快速捕捉牛只面部轮廓、斑纹、眼距等独一无二的生物特征,构建3D数据模型——相当于为每头牛生成了“一人一证”式的不可复制“数字身份证”,并同步纳入专属数据库,实现“一牛一ID”的全生命周期精准管理。
这张“数字身份证”,正彻底重塑养殖险服务全流程。在承保环节,过去人工登记一头牛的信息需30分钟以上,如今拍摄、上传、建档全流程仅需5分钟左右,单牛承保效率提升超80%,大幅降低规模化养殖的时间成本;在理赔环节,工作人员通过系统比对死亡牛只影像与数据库信息,10秒内即可完成身份核验,从源头上杜绝“冒名顶替”“虚假理赔”等风险,理赔周期也从过去的5-7天缩短至1-2个工作日,农户满意度显著提升。
更重要的是,“牛脸识别”技术还为甘南畜牧业数字化管理打开了新空间。保险公司通过数据库可实时追踪牛只的健康状态、生长周期,一旦发现牛只进食异常、活动减少等情况,能第一时间向养殖户推送风险预警,并提供科学饲喂、疫病防控等专业建议;而清晰的牛只身份标识与动态生长数据,也为金融机构开展活牛抵押贷款提供了可靠的价值评估依据,彻底解决了养殖户“有牛无抵押、想贷贷不到”的融资难题。
数据见证成效。今年前9个月,“牛脸识别”技术已在甘南7个乡镇、1个农场完成试点推广,覆盖肉牛、奶牛等多个主流品种,累计为7777头牛完成数据采集与承保,惠及农户80余户次,提供风险保障金额达7614万元,保费收入347.2万元;截至目前,已通过该技术完成赔付73.85万元,98户次农户直接享受到高效理赔服务。
甘南金融监管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牛脸识别’技术向更多乡镇、更多养殖品类延伸,进一步优化保险服务流程,充分发挥保险‘经济减震器’‘社会稳定器’的作用,让科技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养殖户,为甘南打造现代化畜牧业产业体系保驾护航。”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