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呼伦贝尔金融监管分局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

2025-09-29 10:59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呼伦贝尔金融监管分局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发挥“四级垂管”体制优势,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内容,组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推动金融知识和风险提示深入基层、直达群众。

牧场上的“金融小课堂”:护航牧民增收路

辽阔草原上,金融知识正搭乘“宣传直通车”走进牧民生活。陈巴尔虎金融监管支局宣传人员在蒙古包前、牧点旁搭建临时课堂,用蒙汉双语讲解防范电信诈骗、识别假币、养殖贷款申请等实用内容。针对牧民常用的转账汇款、草场补贴查询等需求,手把手教大家使用手机银行便捷功能,并现场演示如何辨别“高息诱惑”类金融陷阱,提升牧区群众金融素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田埂间的“金融好帮手”:注入乡村振兴新活力

田间地头成了金融知识宣传的新阵地。扎兰屯蒙银村镇银行宣传团队深入农村,在村口广场、农资店旁设立服务站,围绕粮食补贴发放、农机购置贷款、农产品电商结算等农民关心的话题展开讲解。针对农村常见的“冒名贷款”“虚假理财”等风险,通过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教村民守住“钱袋子”,让金融知识扎根乡村沃土,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校园里的“金融启蒙课”:种下理性消费种子

在校园中,一场场生动的金融教育活动正悄然开展。扎兰屯金融监管支局、中国建行银行呼伦贝尔分行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讲解了各类诈骗的作案手段、套路特点及识别防范技巧。针对“校园贷”的隐蔽性和危害性,重点提醒同学们树立理性消费观念,远离非法借贷;针对“网络游戏虚假交易诈骗”,告诫大家切勿轻信非官方交易渠道,保护好账号及个人信息;针对“刷单返利诈骗”,明确指出“低投入、高回报”均为骗局,引导同学们拒绝“天上掉馅饼”的诱惑。 

社区里的“金融便民站”:传递民生服务温度

社区活动室变身金融知识宣传“主阵地”,宣传人员针对不同人群精准施策。扎兰屯金融监管支局、莫力达瓦金融监管支局工作人员与社区志愿者向居民发放宣传折页,重点解读防范金融非法中介、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及“代理退保”骗局等内容,帮助居民快速掌握风险识别要点;同时结合身边真实案例,用通俗语言拆解常见诈骗套路,手把手传授防范技巧,切实提升居民自我保护能力。有效增强了居民金融风险防范和识骗防骗能力,以“零距离”服务构建平安和谐的社区金融环境。

商圈里的“金融小贴士”:守护群众“钱袋子”

为提升公众金融素养、筑牢反诈“防火墙”,呼伦贝尔金融监管分局联合呼伦贝尔银行业协会、呼伦贝尔市保险行业协会,组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走进商场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循环播放反诈警示视频,揭露电信诈骗、非法集资等常见陷阱;专属宣传点同步开启,向购物人群免费发放金融知识手册,并面对面讲解存款保险、个人信息保护、理性理财等实用内容。

企业里的“金融赋能课”:锚定“五篇大文章”

为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工作要求,满洲里金融监管支局宣传员深入外贸企业,聚焦“科技金融”,解读外贸企业科创贷、知识产权质押等政策,助力企业稳健经营;深耕“普惠金融”,普及中小微外贸企业信贷支持举措,缓解融资难题;发力“绿色金融”,宣讲外贸绿色转型融资工具,推动低碳发展;强化“数字金融”,指导安全运用跨境结算数字化平台,提升交易效率;守牢“普惠金融”底线,提示汇率波动、跨境支付诈骗等风险,护航资金安全。以监管赋能为外贸企业注入金融动力,共促外贸高质量发展。

“小区群”里的“风险提示员”:筑牢线上防护屏障

银行保险机构工作人员主动加入各小区业主群,化身“线上金融风险提示员”。每天定时在群内推送防范电信诈骗、识别非法集资、警惕虚假保险产品等风险提示,用简短易懂的语言解读最新诈骗手段,分享真实案例;针对群内居民提出的银行卡使用、保险理赔、理财咨询等问题,及时在线答疑,提供专业建议。通过“线上+实时”的宣传模式,让金融风险提示覆盖每一户家庭,筑牢居民资金安全的线上防护网。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