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调解触角再延伸:金融行业纠纷化解的“早发现、快处置”模式

2025-09-18 10:4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2024年,河北企业主张女士成功申请了一笔经营贷款。然而,到了2025年,由于企业经营陷入困境,30余万元的贷款面临逾期风险。张女士通过银行APP的在线客服尝试协商还款,但未能达成一致。随后,她在银行APP中发现了“多元纠纷化解申请通道”,点击进入后,发现可以快速向深圳市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促进会(以下简称“深银保消促会”)申请调解。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张女士通过链接提交了调解申请。

深银保消促会在一个工作日内受理了张女士的申请,并依托人民法院调解平台进行了线上调解。最终,三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在与银行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张女士通过银行APP直接寻求第三方调解组织的帮助,成功化解了纠纷。

这一纠纷的高效化解,充分展现了调解工作前置化、源头化解纠纷的实践价值。这背后得益于深圳金融监管部门的深入指导,行业调解组织及行业机构间的高效联动、守正创新,彰显了金融纠纷化解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切实强化了调解服务供给。

畅通渠道,前置调解通道至基层

金融消费者在纠纷化解过程中,往往因对调解缺乏了解,多采用传统投诉、诉讼等方式解纷。

为帮助金融消费者快速了解调解维权途径,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时间与经济成本,深银保消促会积极探索畅通线上线下调解服务通道,引导深圳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在自有渠道上公示调解信息,引流调解。

截至2025年8月,共110家金融机构在线上渠道公示调解信息,119家金融机构在网点投放调解引导卡,34家金融机构嵌入调解申请入口,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基层,进一步实现“前端化解,高效便民”。

因经济困难导致贷款面临逾期的张女士正是这一机制的受益者。尽管其自主沟通未果,但有效的调解服务供给,促成了其与银行达成双方认可的和解方案,通过线上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完成了方案的落实确认。张女士和银行均对调解结果表示满意。

强化服务供给,提升基层调解手段

近年来,深银保消促会在金融监管部门指导下,持续提升行业调解组织的专业性和服务供给能力,推动银行业保险业共建了30家在线调解室、8家机构调解服务站、2家社区调解服务站,逐步提升调解服务的精准供给,促进服务触达基层,让一线调解人员有方法、有资源、有能力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

深银保消促会曾成功介入一起协商还款案例,李先生正是该调解服务站的受益者。李先生因资金周转不灵导致信用卡还款逾期。尽管他多次前往银行网点寻求个性化还款方案,但始终未能达成共识。随着催收压力不断加大,矛盾有进一步激化的风险。就在此时,深银保消促会驻机构在线调解室收到了双方当事人提出的调解申请。

调解员深知,这种多次未决的纠纷案件,随着时间推移,化解难度和处理周期都会显著增加。因此,在处理过程中,不能仅停留在解答问题的层面。首先,要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通过耐心倾听,深入了解消费者的实际困难,并在中立立场上合理评估其诉求;其次,需加强预期管理,引导双方逐步使纠纷解决方案趋于合理,确保每一步都有理有据;最后,严格控制处理效率,建立定期沟通机制,防止因拖延而导致问题复杂化和升级。最终,该案件在调解员的悉心引导下,各方达成一致,成功推动新的履行协议顺利实施。

这一过程充分展现了驻点在线调解室在快速响应、精准对接方面的显著优势。依托数字化工具和前置化部署,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运行目标,不仅降低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同时也满足了机构的合规管理需求。

总体而言,行业调解组织积极引导金融机构主动公开调解流程与标准,实现了调解组织的前端介入,有效推动纠纷在萌芽阶段得以化解,从而提升了行业纠纷的自治能力。此外,公开透明的调解机制有助于增强公众对金融行业的信任度,进一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