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的关键在于稳住中小微企业,疏通经济的“毛细血管”。扬中金融监管支局以“四新”工程为引领,从供需两端发力,打通金融惠企利民的“最后一公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推荐清单内企业获得授信3042户,累计授信211.61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63.92亿元。
“三个强化”,推动融资对接落地见效
“多亏了监管部门的好政策,我们才能撑过这一波原材料涨价潮。有了这笔贷款,公司的‘囤货计划’终于不愁了。”江苏宇航建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激动地说。
这家建材销售企业是扬中当地的一家中小微企业,因扩大生产规模急需资金,但由于缺乏抵押物,融资一直存在困难。扬中农商银行通过该平台获取了该企业的资金流信用信息,结合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实际需求,为其推荐了合适的信用贷款产品,并快速完成了审批和放款流程,成功为企业提供了100万元的流动资金贷款,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记者了解到,这家建材小微企业受益扬中金融监管支局“三个强化”,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对接落地见效。
强化组织协调,确保融资协调机制有序运行。该支局联合市经发局制定扬中市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由市常务副市长为召集人,全市16个相关部门、6个镇(街区)、18家银行机构为成员,协力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强化部门协同,提高走访对接工作成效。该支局主动对接扬中市经济发展局,确定走访目标清单、摸排全市小微企业需求,立足“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制定“先规上,后规下,个体工商户全覆盖”工作方案,抽调109名工作经验丰富的银行工作人员编排成6支服务小组,指导帮助全市6个板块开展名单内企业走访摸排工作,实现指导推动工作全覆盖。
强化推动宣传,提升融资协调机制运行效率。该支局牵头召开融资协调机制运行推进会和专题调度会,制定摸排方案、建立微信工作群、开展扫码培训,明确阶段性走访任务与时间节点,定期通报工作进度,进一步压实责任,在扬中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刊登《致全市小微企业的一封信》,并张贴“一网通”注册二维码,增强小微企业对政策的理解与信任,打消他们的顾虑与疑问,引导更多有需求的企业主动对接,实现“双向奔赴”。
聚焦“四类群体”,引导金融资源精准滴灌
聚集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助力科技型企业首贷“扩面”。根据《江苏金融监管局 江苏省科技厅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开展科技型企业首贷扩面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下发的全市科技型企业无贷户名单进行走访,确保“无贷”企业走访全覆盖,将科技型企业“首贷户”纳入重点工作,将融资成本保持在合理水平。
聚焦重点领域,助力外资企业扬帆出海。该支局联合市经济发展局整理出“上一年度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名单”291户,及时下发至全市银行机构,要求对名单内外贸企业摸排走访全覆盖。
江苏银行扬中支行走访中获悉一家电气有限公司承接外贸大单,资金缺口较大,该行一天内为企业办理400万元出口订单融资业务,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已走访外贸企业187户,走访率64.26%,累计授信79.78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周转压力,为企业深耕海外市场、实现稳健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聚焦“一号战略”,助企惠企“零距离”。指导金融机构深入企业开展深度走访,零距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发展需求等情况,掌握企业所思所盼,积极协调解决企业融资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截至目前,已完成全部企业走访,对本次深度走访反馈的12户企业提出的关于增加授信、降低贷款利率等12个问题,组织银行机构与企业进行对接,了解企业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聚焦薄弱环节,助力退役军人创业创新。该支局强化央地协同,与扬中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开展党建共建结对,以“金融+军创”促进党建、业务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退役军人就业创业金融支持,推出“退役军人创业贷、乐业贷”、“拥军E贷、尊戎贷”等金融产品,支持退役军人个体工商户或小微企业主日常生产经营。
同时召开“戎创江洲 金融护航”退役军人创业贷推介会,5家金融机构现场向10家军创企业授信近1亿元,通过新闻媒体向全市退役军人宣传退役军人创业贷产品。今年以来,全市银行机构已为91家军创企业提供了7.68亿元信贷支持。
创新机制,增强金融服务的精准度
创新信息技术运用。为提高工作效率,对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等职能部门,将33582户企业脱敏纳税数据比对分析,高效筛选出近一年有纳税记录的企业共10260户作为优先走访重点,对其中2200户有存量贷款的小微企业分配给各银行机构,其余8000多户小微企业按归属地分配给6个乡镇,按时完成全部走访任务。
创新融资对接方式。采取“村(社区)+银行”网格化的模式,以村(社区)为中心,邀请“一公里”半径内的小微企业,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进村(社区)系列活动,介绍信贷产品,现场解答企业疑问,组织企业集中扫码填报信贷需求,联合政府办、经发局举办“下乡进村”政策宣介、授信签约活动,签约金额8400万元,实现政银企三方协同。
创新金融产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金融信贷产品创新力度,畅通线上线下融资渠道,更好地满足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主体的金融需求,推动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如扬中农商银行为某电子科技公司配套了“苏科贷”产品,为企业新增了800万元“苏科贷”产品额度及2400万元纯线上银行承兑汇票贴息额度,缓解了企业资金压力。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发放金额85.37亿元。
同时,增强工作机制的实施效果。银行机构在参与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过程中,不断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完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截至目前,为推荐清单内企业办理无还本续贷69.3亿元,信用贷款42.27亿元;同时,工作机制还推动了信用信息共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等工作,为普惠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