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双流区作为国家级天府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重要承载地,依托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十大特色产业园区,持续发力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202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达1558.47亿元,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92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21家,连续5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区”,位列全国创新百强区44位。2025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双流营管部紧抓金融“五篇大文章”核心任务,立足双流“成渝之心、巴蜀门户”的区位优势和科产融合新高地建设的蓝图目标,精准聚焦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发展需求,打出科技金融服务“组合拳”,为区域科创企业注入强劲动能。截至5月末,辖区科创类贷款余额103.41亿元,同比增长38.76%,有力夯实双流区科产融合新高地基石。
架桥铺路,聚焦机制建设畅通供需血脉。以机制协同为突破口,联合科技、发改、经信、财政等多部门,创新构建科技金融“三张清单”体系,打通服务堵点。推送“科技型主体清单”,搭建科技型主体信息共享机制,动态更新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近千家主体信息,精准推送金融机构;汇编“科技金融信贷产品清单”,汇集23家金融机构76项科技金融拳头产品,为企业提供“一站式”选择;梳理“科技金融政策清单”,强化宣讲与落地,2025年首批金融科技资助项目立项即涵盖贷款贴息、担保费补助等458.28万元。同时,完善科创融资月度监测机制,掌握科技金融工作进展和成效,确保政策红利精准滴灌。
引流活水,聚焦工具运用撬动信贷倍增。大力强化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小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引导金融活水精准流向科创领域。通过专题会议、上门走访,向金融机构传导政策工具运用要求,动态梳理推送科创企业和技改项目融资需求清单,组织金融机构深入产业园区“面对面”服务,提升政策覆盖面。截至5月末,双流区金融机构已向16个科创企业和技改项目发放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47.04亿元,成功申报再贷款资金11.84亿元,申报量占四川省的11.67%、成都市的28.54%,杠杆效应显著。
育苗成林,聚焦产品创新覆盖全生命周期。针对科创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的痛点,指导金融机构打造覆盖初创期至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科技金融产品体系,满足科创企业多元化金融需求。近年来,低空经济成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市正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双流区某无人机科技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抢抓发展机遇,中标国家航空应急能力提升相关项目,为保证项目及时交付,企业保持满负荷运行,其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一定流动资金缺口。工商银行双流支行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上门对接,结合企业科创属性为其匹配科技金融政策性产品“科创贷”。该产品以专利数量、研发投入等科创“软实力”替代传统财务“硬指标”,叠加“大数据风控+政府增信”模式,能降低企业融资门槛。最终,该企业通过纯信用方式获得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享受低于1年期LPR的优惠利率,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
通江达海,聚焦服务优化畅通跨境“动脉”。响应科技企业全球化需求,积极推动外汇便利化政策落地见效。联合区级部门举办“稳规模、优结构”外贸政策宣讲会,精准摸排高新技术及专精特新企业需求。线上线下多渠道深入解读贸易外汇便利化、外资再投资免登记及“科汇通”试点政策。做好科技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专项服务活动,成功助力某生物医药科技公司实现跨境融资4683万美元。指导银行成立服务专班并强化培训,截至6月末,已有6家中小电子制造企业纳入四川省经常项目便利化体系,业务办理效率获企业“点赞”式认可。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