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从南到北,夏粮收储正忙时。收割机开足马力,沿着田垄列阵前行;运粮车穿梭不息,确保颗粒归仓。
在“三夏”生产的关键期,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积极对接农户与企业实际金融需求,深入田间地头、企业车间,因地制宜施策解难,全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三夏”生产保驾护航,助力“粮仓”装得更实、“饭碗”端得更牢。
持续丰富涉农产品体系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是粮食种植大县,每逢收获季节,当地粮食收购企业都面临资金需求量增大但又难以提供有效抵押物的问题。广胜粮食收购站是当地多家大型粮食加工企业的供应商,每年粮食收购旺季都有较大的资金缺口。
了解到该情况后,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针对性匹配“苏农粮贸贷”,通过无抵押无担保纯信用模式解了广胜粮食收购站粮食收购的燃眉之急。
为破解涉农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持续丰富涉农产品体系,创新推出“苏农粮贸贷”等普惠型涉农产品,入围江苏省财政风险补偿基金产品“苏农贷”,通过以纯信用授信为主的方式强化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支持。
同时,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进一步开通农户贷款审批绿色通道,提高融资效率,2025年以来已惠及农业经营主体超6600户。
粮食收购与加工企业在保障粮食安全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随着粮食收购旺季临近,涉粮企业的资金需求较大,面临不小的融资压力。中国银行南通分行敏锐捕捉企业需求,近期为3家企业成功投放“苏农粮贸贷”共计600万元。
“苏农粮贸贷”以“抵押+信用”的组合贷款方式打破了以往单一依赖抵押物的限制,能够解决粮食企业可能存在的抵押物不足等问题。中国银行如皋支行立足乡镇实际,为当地粮食企业大力宣传此产品,成功获批中国银行南通分行首笔“苏农粮贸贷”,并陆续完成600万元贷款投放。
《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获悉,2025年1月,江苏省财政厅创新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机制,整合省级财政政银合作产品,会同江苏省农业农村厅推出“苏农贷”产品助力“三夏”,由江苏省财政厅出资设立的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提供增信和贷款风险补偿,将撬动金融机构为全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易申请、低成本、高效率的融资支持。
为农业企业纾困解难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支持。无需抵押、线上秒批、利率优惠……这些过去难以触达田间地头的金融服务如今正通过“苏农贷”走进乡村,破解农业融资难题,激活乡村发展新动能。
夏日的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金色的麦浪起伏翻滚。在江苏句容米业公司的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将新收购的稻谷加工成优质大米。“多亏了南京银行的400万元‘苏农粮贸贷’,我们才能及时收购原粮,保障生产。”该公司负责人的脸上写满欣慰,“没想到农业企业也能享受到这样的融资红利。‘苏农粮贸贷’不仅利率低、效率高,还免去了传统抵押担保的复杂流程,真正解了公司生产经营的燃眉之急。”
为保障粮食加工企业的生产资金需求,助力农业保供与农民增收,南京银行镇江分行通过“苏农粮贸贷”向该公司发放400万元贷款,以高效金融服务为农业企业解困。
近期,该公司因扩大生产规模面临流动资金缺口。南京银行句容支行客户经理在实地走访中获悉该情况后,结合“苏农粮贸贷”利率优、门槛低、免抵押担保的特点,迅速为其定制融资方案。该公司通过线上扫码申请实现秒批秒贷,400万元资金快速到账,有效保障了原粮收购与生产线运转,预计将带动周边近200户农户增收。
与此同时,兴业银行镇江分行成功落地一笔“苏农粮贸贷”,一笔1000万元的“及时雨”资金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镇江某面粉有限公司注入强劲动能。
将金融服务送到“三农”最前线
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以精准金融服务打通“三夏”生产全链条,从南通万顷良田到淮安“天下粮仓”,从丹阳智能农机到睢宁烘干仓储,该分行客户经理奔走在田间地头,将金融服务送到“三农”最前线。
“3天时间,550万元贷款就到了账,今年夏收最难的一关总算过了。”南通顺捷农业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施国庆站在16座大型低温烘干机前,看着源源不断“吐出”的干麦,语气里满是庆幸。该合作社拥有全省体量最大的小麦烘干生产线,夏收前却遭遇了双重难题:10余台农机检修需要大额资金,新招工人的工资支出也让现金流告急。关键时刻,农业银行南通崇川支行带着“苏担通+商户保”组合融资方案上门,绿色审批通道让资金迅速到位,确保超万亩麦田收割烘干无缝衔接。
同样感受到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金融速度”的还有南通如东禾源粮食经营部的施丹丹。2025年5月初,在该分行客户经理的主动推荐下,施丹丹获得300万元“惠农e贷专业大户贷”,大大满足了4000吨小麦现结收购的资金需求。“梅雨季前抢收的粮食能及时烘干,多亏了这笔资金。”施丹丹说:“银行将金融服务送到‘家门口’,贷款产品利息低。”如今,她的经营部已成为周边乡镇的公共收购点,水运外销模式也因资金充足而愈发顺畅。
夏收的效率提升离不开农机装备的“硬实力”。在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季和农场2000亩高标准农田里,新购入的联合收割机忙不停歇。该公司负责人刘林介绍,2025年初,在农业银行1900余万元贷款的支持下,该公司添置了无人机、插秧机等10台智慧农机,配合植保无人机等“黑科技”,日常管理仅需3人。更让他称道的是用款便捷性,网银申请当天到账,利率优惠,农忙季随时能用钱。10年间,在农业银行近3亿元信贷的持续支持下,这家企业实现从传统耕地到“数字大田”的转变,成长为年产大米超50万吨的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
“因为下雨抢收,来卖粮的农户排起了长队。有了农业银行的‘苏农粮贸贷’,保证一手交粮一手交钱。”南京六合区粮食经纪人孙传亮在竹镇镇烘干中心忙得脚不沾地,端午降雨前收购的1000多吨小麦正陆续被烘干。
“从种子到餐桌,我们要做全链条的金融守护者,让‘中国饭碗’里的‘江苏粮’更有分量。”农业银行江苏省分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5年立夏以来,该分行将保障“三夏”生产摆在重要位置,将“政策+产品+服务”的“组合拳”精准滴灌夏耕生产,通过主动对接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梳理重点客户名单,依托“苏农粮贸贷”切实破解涉农主体抵押担保难题。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