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一封质朴的感谢信抵达中邮人寿福建分公司,信中客户感叹:“贵公司展现出的‘一天结案’的极速效率让我深感震撼。从提交材料到理赔款到账,全程仅用8小时,真正体现了‘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
近年来,中邮人寿福建分公司各项理赔核心指标持续领跑中邮人寿全国前列,勾勒出该分公司在理赔服务领域精进不辍的坚实足迹。
主动出击: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
日前,中邮人寿福建分公司理赔人员通过查看续期缴费异常,发现一位客户刘女士已不幸身故。然而,联系其女儿办理理赔时却遭遇质疑:“理赔?我妈刚走,你们这些骗子消息倒灵通!”电话被当即挂断。
面对误解,该公司理赔人员并未放弃。他们辗转联系到客户远在国外的丈夫以及在福建的家属。经与家属耐心沟通解释,其女儿才消除了疑虑。“起初确实误会了,多亏你们坚持通过亲属传递信息,让她明白这是中邮人寿主动兑现的保障承诺。”客户的丈夫感慨道。
这个曲折的案例背后,是该公司对传统理赔模式的深刻变革——变被动等待报案为主动识别风险、前置服务触点。
据了解,该公司构建起一套精密的风险预警机制,通过常态化“睡眠保单”深度筛查、建立报案信息动态追踪台账、在邮政网点醒目位置布设可一对一联系的理赔专属二维码……当潜在风险被捕捉后,专业团队便第一时间主动介入,将温暖而专业的理赔服务精准送达客户身边,真正实现了“理赔找客户”的服务升维。
科技赋能:从“繁复流程”到“便捷守护”
2025年4月,客户吴先生在泉州老家确诊直肠恶性肿瘤。为求更好治疗,他不得不频繁奔波于泉州与省会福州之间,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挂床”等待正式入院。高昂费用与漫长等待的双重压力,让整个家庭陷入焦虑。
得知报案信息,该公司立即为客户吴先生点亮“重疾先赔”绿色通道。理赔人员通过“邮陪伴”视频理赔系统,远程指导客户吴先生在候诊间隙,仅用手机便完成了病理报告拍摄上传、电子签名确认等关键步骤。全程无纸化、零填单、免接触。依托该通道,总公司审核流程同步极速响应。当日,20万元重疾保险金便抵达客户吴先生账户。
“车还没到家,救急钱就到了!真没想到这么快!”吴先生如释重负地感叹,正是科技赋予理赔的温度。这得益于中邮人寿全力打造的“邮陪伴”智能理赔服务体系的强力支撑,特别是新升级的“便捷视频理赔”,借助智慧柜面平台,通过实时视频连接服务人员,彻底简化了中老年、偏远地区及多受益人客户的复杂理赔流程,填平数字鸿沟。
“邮陪伴”不仅提升了效率,更将冰冷的理赔流程转化为有温度的全程健康守护,让保障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刻触达。
升级服务:从“单一触点”到“全链守护”
在福建的所有邮储银行网点,细心观察会发现一个暖心的细节:当理财经理将崭新的保险合同递交给客户时,总会多叮嘱一句:“这份‘运营小卡片’请您和合同一起保管好,上面有我们理赔人员的直接联系方式,万一需要,随时能找到我们。”这张看似不起眼的“小卡片”,正是该公司着力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小小创新之一。
这张“小卡片”背后,是中邮人寿福建分公司精心构建的“运营服务全流程体系”。从客户成功投保的那一刻起,服务就已延伸。
除了这张便捷的理赔联系卡,该公司还为每位客户准备了专属服务手册,清晰列明保全、咨询、理赔等各环节的指引和联系方式。手册与小卡片相互配合,如同为客户配备了一位随身的“服务管家”,确保在保单生命周期的任何节点,客户都能轻松、准确地找到对应的服务入口,实现服务覆盖运营全链条、无断点。
服务网络的顺畅运行,离不开邮储银行网点一线人员的专业支撑。网点柜员小刘的转变颇具代表性。“以前看到客户拿着保单来问理赔,心里就发怵,生怕自己说错了耽误事。”小刘坦言道,“现在不一样了,我也能指导客户准备基础材料了!”这份自信,源自该公司大力推行的“服务铁军”锻造计划。
据了解,针对邮储银行网点员工普遍存在的保险服务知识短板,该公司主动“送教上门”“走进一线”,通过高频次、针对性的培训,打破业务板块间的知识壁垒。开业三年多以来,分公司针对邮政代管人员、邮储银行网点员工,开展运营服务专项培训累计76场,覆盖员工超4500人次。
在赋能一线的基础上,中邮人寿福建分公司充分发挥理赔人员、自有讲师、规划师团队的专业力量,对于需要深度协助或行动不便的客户,这支专业团队能够迅速响应,做好材料收集、上门理赔等精细化工作,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
从“极速8小时”的标杆效率,到主动探寻的温暖触达,再到科技赋能的便捷守护与“服务铁军”的坚实网络,在八闽大地上,中邮人寿福建分公司将“守护人民美好生活”的使命,熔铸成客户心中最踏实的安全感,树立起保险理赔服务的新标杆。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