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中蒙药材产业链融资真是雪中送炭,药农们的药材款有着落了。”从事20年中蒙药材收购和加工业务的内蒙古蒙缘堂药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季明伟对《金融时报》记者说。该企业通过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中征平台”),以下游制药企业的应收账款为质押,在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指导下从交通银行赤峰分行成功申请到361.26万元的信贷资金,顺利从当地药农手中收购了中蒙药材。
内蒙古赤峰市地处东北和华北两大道地药材产区接合部,在药材种植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集中蒙药材育种与种植、生产加工、新药研发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全市药材种植面积超40万亩,中蒙药材年均产量达15万吨,年交易额达10亿元,成为富民增收的“朝阳产业”。然而,由于下游企业销售回款账期较长,又无合适的抵押担保品,上游企业、农户在药材收购和药材种植方面面临资金紧张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蒙药材的收购和种植,产业发展滞缓。
为助力当地中蒙药材特色产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积极谋划,多次深入制药企业、药材收购加工企业、药材种植农户走访调研,以产业上游主体持有的应收账款为基础,积极宣传推广中征平台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引导下游核心企业、中征平台、商业银行三方系统直连,运用中征平台在线确认账款信息功能,推动形成“中征平台+制药企业+药材收购加工企业+农户+银行”产业全链条线上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依托该模式,产业链上游药农、药材收购企业基于与下游企业签订的收购协议和供货发票,在下游企业良好付款信用的增信支持下,通过中征平台在线供应链融资功能即可获得银行贷款支持,有效盘活了“沉睡资产”,精准打通中蒙药材产业链各环节的资金堵点。
“以前要抵押才能贷款,现在仅凭几张药材供货发票,就获得了90万元的银行贷款,我今年多种了400多亩药材,预计能增收几万元。”赤峰市喀喇沁旗药材种植农户刘风驰兴奋地告诉记者。刘风驰是该模式的受益者之一。据统计,自该模式推广应用以来,已累计支持赤峰市上游药材收购企业、药材种植农户获得融资1.36亿元,药材种植面积扩增1200余亩,药农年人均收入增长超3000元。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赤峰市分行持续夯实信用助农成果,组织涉农金融机构开展整村授信,不断释放信用红利。指导涉农金融机构聚焦药农融资需求和实际情况,创新推出“药材贷”“惠农e贷”等信贷产品,为中蒙药材产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动力。截至2025年4月末,辖内涉农金融机构累计向中蒙药材种植农户发放贷款19.38亿元,覆盖药材种植面积36万余亩。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