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贵州黔东南 携手织锦绣 苗岭绽芳华

2025-05-06 14:35
来源:金融时报

坐落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3296座少数民族村寨,珍藏着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18项。

传承是最好的保护。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建行黔东南分行以普惠金融服务为核心,深度聚焦非遗特色产业振兴,通过“政策+产品+场景”全链条服务模式,以“小微企业经营快贷”“商户云贷”等信贷产品为依托,破解非遗特色产业资金周转慢、融资难等痛点,在苗岭山脉与非遗传承人携手共话锦绣芳华。截至2024年4月中旬,建行黔东南分行已支持相关企业1473户,投放普惠金融贷款超4.08亿元。

苗绣走出大山

在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榜香郁苗绣公司”)的苗绣工坊内,300多位绣娘穿针引线,绣布上的飞鸟鱼虫栩栩如生。

榜香郁苗绣公司2007年创立以来,始终专注于苗绣产品的研发、设计、加工及销售,当前已获得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称号,拥有14个有效专利和6项著作权,在施秉县域内创立了6个苗绣基地,带动2300余名妇女实现就业增收。

建行黔东南分行作为榜香郁苗绣公司的长期合作伙伴,一直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助力苗绣技艺的传承与发展。近期,该行了解到榜香郁苗绣公司因下游批发商资金回款延期,出现了资金缺口,急需融资支持后,迅速组织客户经理上门调研。在分析公司经营和订单数据后,该行根据其短、频、急的资金需求,通过线上授信为其发放了13.4万元“小微企业经营快贷”,及时缓解了资金压力。随后,该行又根据行业特性,为其量身定制了“县域振兴贷”金融服务方案,再次发放80万元贷款资金,持续支持苗绣发展。

迅速到位的信贷资金帮助榜香郁苗绣公司顺利渡过难关,在绣娘们的精心勾勒下,围巾、披肩、壁挂、香包等精美苗绣作品被运往全国、出口世界各地。

银上錾刻时光

熔炼9999纯银原料,历经锤、打、焊接等100多道工序,一座“龙龟赐福”历时3个月终于完成,这是国家级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邰引岩在2021年贵州非遗技能大赛上获得一等奖的作品。

“有衣无银不成盛装”。在苗族的传统观念里,银饰是纯洁高尚的象征。对邰引岩而言,银饰锻造不仅是苗家儿女流淌了百年的血脉密码,更是一场后辈与祖先之间跨时空的对话。40余年来,邰引岩不仅精心于银饰锻造,创立了剑河县首家苗族银饰锻造技艺公司——剑河县引岩民族饰品有限公司,还免费培养了上百名学徒,让苗家技艺和文化得以传承。

2024年以来,贵金属市场的反复波动让白银价格持续攀升,增加了公司购买原材料的资金压力。“短短几个月,白银价格上涨了20%,想要按时交付现有订单,必须想办法筹备资金。”邰引岩说,“公司很早就在建设银行开立了对公账户,办了收款码,没想到关键时候起了大作用。”

2024年末,邰引岩通过电话联系建行黔东南分行客户经理,道出了公司面临的资金困境。客户经理先借助线上方式对公司经营情况及资信资质信息进行核验,为公司提前制定可行的融资方案后,再邀约其到开户网点办理贷款。

下载“惠懂你”App、填写个人资料完成注册、按照指引上传佐证材料……很快,30万元“商户云贷”资金到账,邰引岩悬着的心终于落地。

酿出生活至味

选取食指大小的爬岩鱼,与辣椒、木姜子等调味品混合封坛,让鱼肉的酱香与调味的鲜香在时间的发酵中充分融合,这便成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酸、辣、甜、咸、香”浓郁风味于一体的雷山鱼酱酸。2014年,《舌尖上的中国Ⅱ》走进鱼酱酸发源地雷山县桥港村,让这一乡间美味迅速蹿红,也同时开启了雷先勇、雷吉父子的创业之路。

10年前,第一家桥港鱼酱酸门店在雷先勇父子的筹备下开业,小小鱼酱酸,既是致富经,也是传承路。作为土生土长的桥港人,雷先勇父子二人在鱼酱酸的制作上一直坚持以传统古法酿造正宗味道,推动桥港鱼酱酸快速走出雷山县。“让游客吃上最地道的鱼酱酸,是店铺走红的秘诀,也是我们传承鱼酱酸技艺的初心。”雷先勇还向记者补充道,建行黔东南分行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给予了及时帮助。

前几年,旅游行业持续低迷,餐饮业遭到重创,不少店铺被迫歇业,桥港鱼酱酸也不例外。建行黔东南分行多次通过“商户云贷”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帮助桥港鱼酱酸渡过危机。

随着旅游市场复苏和公司经营范围扩大,桥港鱼酱酸的扩店之路如火如荼。门店扩张及下游原料订单增加,导致公司流动资金需求激增。建行黔东南分行基于餐饮行业流动资金需求旺盛、回款快的特点,为其发放随借随还的“商户云贷”40余万元,帮助桥港鱼酱酸进一步扩大市场。

如今,在金融助力下,桥港鱼酱酸已在黔东南州成长为拥有8家直营店和数10家加盟店的知名连锁餐饮品牌。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