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作为一种高价值的水果,近年来在国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怀宁县作为“中国蓝莓之乡”,近年来积极培育蓝莓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成为长三角最大的县级蓝莓种植区,覆盖全县95%的乡镇,种植面积已达7.5万亩,聚集了200多家蓝莓种植企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蓝莓综合产值达85亿元,规划到2025年,蓝莓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100亿元。然而,近年来市场供需波动频繁、极端天气频发、产量不稳定,导致种植户面临较大经营风险。
“蓝莓种植面临着诸多风险,如市场价格波动、产量风险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种植户的收入不稳定。尤其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蓝莓价格的波动使得种植户面临着‘丰产不丰收’的困境”。说到蓝莓市场情况,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种植户丁林透露出了很多跟他一样的种植户的担忧,害怕前期种植投入因为市场价格波动面临“丰产不丰收”的风险。
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过程中如何将市场价格波动和产量风险纳入保障范围,为种植户构建“自然风险防护网”和“市场风险缓冲垫”双重保障,实现从传统“保成本”向“保收入”转型升级,值得深入思考。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保险的需求日益多样化,要通过‘基础险+补充险+商业险’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建设,打造科技赋能、金融协同、产业融合的服务乡村振兴新模式,为本地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夯实保险保障。”怀宁金融监管支局党委书记、局长甘鹏介绍。
2025年3月28日,在怀宁金融监管支局的推动下,太平洋财产保险怀宁支公司成功签发安徽省首单蓝莓种植收入保险,以怀宁县种植户丁林的95亩蓝莓为标的,提供每亩4000元的收入保障,总保额达38万元。该保险创新结合了市场价格指数与产量风险评估,当蓝莓实际收入低于保险收入时,将视为保险事故发生,有效解决农户“丰产不丰收”的痛点,是安徽省落地的首单蓝莓种植收入保险。
怀宁金融监管支局表示,下一步,将以蓝莓种植收入保险安徽省首单落地为契机,继续鼓励保险公司在创新保险产品方面加大力度,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特点和产业特色,丰富产品体系,争取更多保险资源和政策产品在怀宁先行先试,持续发挥保险服务发展大局、“两器”“三网”作用。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