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发布2023年上半年数据。截至6月末,四川省金融总量稳定增长,贷款余额超10万亿元,银行业资产、负债、存款、贷款余额分别为15.01万亿元、14.50万亿元、11.79万亿元、10.2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8.58%、8.78%、9.38%、10.03%,均列全国第七。保险业总资产6204.02亿元、原保费收入1591.50亿元、赔付支出493.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28%、11.45%、23.97%,提供风险保障547.55万亿元。四川省保费规模全国排名第六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位。
服务强省战略,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扛牢新时代金融监管的职责使命,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金融立业之本,引导金融活水向实体经济积聚。紧扣全省“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引导银行业保险业主动对接省内重大战略和重点项目建设融资需求,积极支持地方政府实施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计划。全省重点项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8.38%,制造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1.32%,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支付率91.1%。引导保险机构提高科技保险覆盖面,科技保险承保件数排名全国第三。率先探索推出科技金融专业机构监管制度,引导相关机构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着力加强“稳外贸”保险支撑,出口信保累计承保金额46.02亿美元。
四川银行业已提前完成四川省政府《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的“民营经济贷款新增2000亿元”的全年目标。截至6月末,四川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1万亿元,同比增长26.18%,同比增速为近年最高点。
服务“三农”,为“天府粮仓”注入金融活水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引导银行机构持续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四川省涉农贷款余额2.74万亿元,连续34个季度实现正增长,全省县域平均存贷比同比提升4.08个百分点。明确2023年金融支持乡村振兴18项重点工作和具体任务,制订偏远地区空白乡镇银行网点新设计划,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在年内实现“能建尽建”。把“千万工程”经验做法转化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实践,按照“1家银行+1家保险公司+1个重点帮扶县”的结对帮扶模式,“点对点”组织开展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金融帮扶工作。联合印发《成都市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2023年重点工作方案》,推广农产品电子仓单质押、银保联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保险等典型案例,加快推进改革试验区建设。
2022年6月以来,新增投放“天府粮仓”相关领域贷款超2300亿元。2023年上半年,全省法人银行机构粮食重点领域贷款增速达32.82%。上半年,辖内农业保险承保机构共为1068.93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19.13亿元,同比增长28.81%,共向110.51万户次农户支付赔款17.63亿元,同比增长26%。
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走好转型之路
围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的国家战略部署,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开展了成渝共建新市民金融服务示范区工作,推动在两地四市(区)开展服务试点,努力提升新市民群体幸福感、获得感。督促机构认真落实银行业保险业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指导意见,围绕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48个重大项目、十大川渝毗邻地区合作平台持续优化金融服务。四川银行业支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4.1%;保险业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区域内企业提供综合风险保障73.4万亿元,提供人身保险保障53.86万亿元。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联合相关单位成立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推进绿色金融改革发展。逐步扩大四川省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区域,力争在2025年前新建成5个左右的省级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地区。
助力创业就业,满足多元化金融需求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四川监管局选取195种典型产品汇编发布《四川银行业保险业支持稳就业金融服务产品手册》。提高创业担保贷款执行标准,降低贷款利率和担保要求。将新市民金融服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着力解决新市民急难愁盼问题。
该局持续推动优化法人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继续探索城市定制型新型家财险迭代升级。规范发展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积极助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发展。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