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从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获悉,截至2023年6月末,深圳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9万亿元,达9.09万亿元,同比增长8.6%;较年初增加5784.29亿元,同比多增895.02亿元。
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
2023年以来,深圳金融管理部门持续引导辖内金融机构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有力支持了深圳经济恢复向好。截至2023年6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26.4%和46.3%,分别高于全国0.3个、6.0个百分点。
一方面,深圳持续提升民营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实现小微企业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其中,截至6月末,深圳地方征信平台已实现深圳400万户活跃商事主体的全覆盖,归集11.6亿条涉企信用数据,累计促成企业获得融资1423亿元,其中87%为普惠小微贷款。截至6月末,深圳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1.72万亿元,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近150万户。前5个月,银行累计拓展“首贷户”14325户。
另一方面,聚焦“制造业当家”,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截至6月末,深圳市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46.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52.9%,比上年同期高30.0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4个百分点。汽车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67.2%,比上年同期高41.2%。
与此同时,推动企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2023年上半年,深圳市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去年同期下降67个基点。6月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同比下降46个基点,处于历史较低水平。总体来看,深圳金融业为上半年全市经济持续恢复、平稳增长提供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跨境金融改革创新不断
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等深圳金融管理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部门协作,持续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落实《关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以下简称“金融支持前海30条”)。目前,已有多项改革取得新进展。
7月6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联合深圳市商务局、深圳银保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印发《深圳金融支持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的指导意见》,形成合力助推深圳外贸稳规模优结构,进一步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不久前,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决定在广东、北京、深圳三地开展试点,优化升级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政策。深圳成为首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6月30日,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市分局正式印发试点文件,并完成首家试点企业备案。
5月末,深圳首创的“前海港企贷”获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复,前海港资小微企业可在不超过500万元人民币额度内借用外债,开辟了小微企业跨境融资新渠道。目前,“前海港企贷”即将完成规范性文件发文程序,7月可正式开展。
在“金融支持前海30条”政策背景下,深圳金融管理部门积极推动大宗商品贸易人民币计价结算,进一步提升前海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试验区功能。5月,农业发展银行深圳市分行为前海联合交易中心办理了一笔大豆进口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实现该行首笔突破。截至二季度末,境内运费外汇支付便利化试点银行扩大至29家,服务企业625家,完成境内外汇运费支付金额合计3163万美元。相较于一季度末,支付金额增加6倍。
此外,深圳持续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联动香港开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试点。截至6月末,深圳已有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超210万家,开立数字人民币钱包3594万个,较年初增长了26.5%。目前深圳主要通过数字人民币硬钱包等方式,实现香港居民数字人民币的获取和使用,未来还将进一步丰富来深港人的支付体验。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