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湖北荆门“引智+引资”助农兴乡

2023-03-08 09:10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近年来,湖北荆门银保监分局指导辖内涉农银行保险机构坚守服务“三农”市场定位,选派“金融村官”进村帮扶,推进“整村授信”,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引智+引资”,助力乡村振兴。截至2022年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达892.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1.07亿元,增速为15.7%,比各项贷款增速高5.5个百分点。

“金融村官”进村帮扶

“‘金融村官’帮我们村搞产业规划,多渠道联系资金、技术、信息帮助发展生产,我们真心感谢他们。我们村委要和‘金融村官’加强合作,联手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京山市吴岭村党支部书记刘安法说。

荆门银保监分局引导涉农银行保险机构延伸服务触角,与各级村委签订合作协议,派遣金融特派员“金融村官”进驻村委,双方探索村银合作新机制,合力推进乡村振兴。协议明确了“金融村官”的工作职责、管理机制和考核方式,要求“金融村官”联合村委以党建共建、活动共促、信息共享、服务共抓等工作为切入点,摸清基层金融服务的短板和不足,动态掌握“三农”金融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服务。目前,全市已选派683名“金融村官”进驻1314个行政村,行政村覆盖率达97.9%,组织开展金融活动47次,引导各金融机构提供各类资金3.4亿元,支持乡村经济发展。

“整村授信”打破瓶颈

一群身穿工作服的人穿梭在乡村田野,他们手提平板电脑、走村串户,组织群众座谈,录入农户信息,逐户建档评定信用等级,在村里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公示评级结果……这是荆门市当地开展“整村授信”的场景。

长期以来,由于银行与农户之间信息不对称、涉农市场主体缺乏有效抵押物等原因,导致农户贷款难、银行难贷款问题突出。为疏通融资瓶颈,荆门银保监分局引导涉农银行机构探索“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模式,制定《荆门市“整村建档评级授信”推进方案》,明确8家涉农主办银行以各自物理网点为依托,统筹包联若干村组,组建工作小组进村入户获取农户第一手信息资料,逐户建立信用信息档案,筛选优质客户开展全面授信,不断扩大涉农信贷投放。目前,已完成1342个村的整村建档评级授信,覆盖率100%;建档评级农户75.48万户,授信农户25.74万户,用信6.31万户,贷款余额40.98亿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档评级7060户,用信4688户,贷款余额18.27亿元。

创新产品精准支农

“冷库和生产设备还能抵押办理贷款,真是没有想到啊!”湖北必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田予爱说。2022年6月,该公司以冷库和萝卜清洗加工生产设备作抵押,获得钟祥农商银行柴湖支行3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据悉,该笔业务是钟祥市落地的首笔“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此前,由于抵押物不足,该公司未能顺利获得贷款,导致无法扩大生产规模。钟祥农商银行创新推出的“农业生产设施产权抵押贷款”,让“不动的设备”变成“流动的资金”,有效缓解了农村市场主体贷款难问题。

荆门银保监分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细分行业和客群,研发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拓宽抵质押担保范围,对接农村市场主体金融需求。当地邮储银行、农行、农商银行等3家银行研发了“海大经营贷”“链捷贷”“农机贷”等供应链金融产品,支持产业链上的客户发展壮大;涉农银行机构联合省农担创新研发了“农易贷”等信贷产品,支持对象覆盖种植、养殖、深加工等行业客群。

各涉农银行机构还大力发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房等抵质押贷款业务,试点开办农机具、温室大棚、养殖圈舍等融资担保业务,积极参与“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业务,与保险公司联动推出“惠保贷”“信贷+保险”等金融产品,为涉农信贷提供多样化的增信和分险机制。各农险经营机构创新推出马铃薯种植保险、果树保险和小龙虾养殖保险3款地方特色农险产品,推动生猪“保险+期货”、农机具、肉牛养殖等创新性保险项目成功落地,为地方农业发展提供风险保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