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2024-2025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显示信托业资金结构持续优化

2025-10-14 10:4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为强化信托业社会责任意识,宣传信托文化理念,展现信托业履行社会责任成果,在监管部门指导和各相关单位支持配合下,中国信托业协会组织编写的《2024-2025中国信托业社会责任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2025年9月29日正式发布。

据了解,《报告》结合信托行业特点和信托业社会责任模型,分8个章节介绍了年内信托业社会责任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系统反映了行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务实行动与具体进展。具体包括:“党建责任、民生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环境责任、公益责任、人本责任、责任管理”。

深耕主责主业,以“五篇大文章”服务国计民生

从业务发展规模来看,《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行业受托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为29.56万亿元,同比增长23.58%,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行业结构持续优化,资金信托规模达22.25万亿元,同比增长28.02%,其中投向证券市场的资金信托规模突破10.27万亿元,同比激增55.61%,成为转型核心引擎;服务信托实现跨越式增长,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等财富管理业务规模合计突破1.03万亿元,风险处置服务信托规模达2.40万亿元,资产证券化服务信托1.26万亿元,为服务实体经济提供关键支撑;进一步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公益慈善信托财产规模余额稳步增至49.65亿元,信托业恪守“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定位,助力公益事业、促进公平和谐、弘扬慈善文化,以慈善信托助推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价值。

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中国信托业协会会长、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表示,信托业紧紧围绕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部署,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实效。信托业全年投入普惠金融资金约1.6万亿元,创新服务模式,精准滴灌小微企业、“三农”等民生领域的金融需求;信托业设立养老金融相关项目1148个,投入资金144.93亿元;信托业新增设立绿色信托项目390个,同比增长21.50%,绿色信托存续规模逾3000亿元,开展绿色信托主题培训会46次;信托业聚焦科技创新攻关、高端制造业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专精特新企业赋能四大领域,支持科技创新项目规模达3376亿元;信托业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智能化、场景化的金融服务构建起数字经济新生态,使数字化转型成为信托业提质增效的新支点。

践行社会责任,以信托大爱书写为民情怀

《报告》显示,信托业始终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乡村振兴、公益慈善、消保护航中展现行业担当。以乡村振兴铺就共同富裕之路,全年投入帮扶资金43.04亿元,实施项目289个;以公益慈善传递向上向善力量,2024年新增慈善信托备案单数539单,新增备案规模16.61亿元,双双创历史新高;以消费者权益筑牢信任基石,全年开展线上线下消保活动逾2500次,触达人群907万人次;高度重视社会责任工作,2024年信托业累计开展社会责任培训近百次,累计参训人数约1.5万人次。

2024年是信托文化建设五年规划的“信托文化提升年”。信托业以深化受托人文化为核心,多维度推进信托文化价值传播与实践转化。中国信托业协会成立信托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审议通过了《信托文化建设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信托文化建设指引(修订稿)》,持续推动行业构建中国特色信托文化。各公司通过开展各类信托文化主题活动,结合短视频、直播等新媒体矩阵,将“信义为本、专业立身”的行业理念融入投资者教育场景,让信托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信托连接美好生活的观念深入人心。行业内信托公司全年新制定或修订信托文化建设的文件数量189件,开展信托文化建设活动1768次,参与人数87788人次。

与此同时,信托业始终将人才视为驱动转型的内生动力,以深入践行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为引领,通过完善梯队建设激活人才“蓄水池”,依托产教融合锻造业务“生力军”,健全保障体系构建职业“强磁场”,以员工关爱厚植职场健康“新沃土”,让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为信托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报告》显示,截至2024年末,信托公司的员工总数达17884人。从性别构成来看,男性员工占比51%,女性员工占比49%,比例相对均衡。从年龄分布来看,40岁及以下的员工占比超六成,体现了信托业以中青年从业人员为中坚力量。学历层次上,硕士以上学历的从业人员占比逐年增长,充分表明信托业的人才队伍正朝着高素质、专业化的方向稳步迈进,为行业的长远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