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批自由现金流ETF获批。自由现金流这一名词继中证指数在去年底发布一系列自由现金流指数后,再次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业内人士表示,自由现金流作为重要的投资决策指标,对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以及公司估值有着重要意义。随着相关投资概念受到关注以及指数产品的不断丰富,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首批两只产品同日获批
1月10日,华夏基金和国泰基金此前申报的两只自由现金流ETF获批,成为首批自由现金流ETF。两只产品均于2024年12月16日上报,而各自跟踪指数有所不同。其中,华夏基金的产品跟踪标的是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国泰基金的产品跟踪的是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
据了解,国证自由现金流指数发布于2012年底,2024年下半年对指数编制进行了修改。修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扩大了选股范围,目前基本包括了全市场(沪深北交易所)符合条件的股票;二是剔除了金融和房地产这两个行业,这主要是基于这两个行业现金流特性与一般行业存在显著差异。
指数编制方案显示,该指数的选样方法为选取近一年自由现金流、企业价值和近三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均为正的证券,在剔除最近半年日均成交金额排名后20%和近一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占营业利润比例排名后30%的证券后,对剩余证券按照近一年自由现金流率(自由现金流/总市值)从高到低排序,选取前100只证券构成指数样本。
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指数则旨在反映自由现金流充足且价格被低估的股票的表现。指数首先从流动性、公司质量、成长潜力和波动率等角度进行负面剔除,然后根据股票在自由现金流率、股息率、收益率(净利润/总市值)和账面市值比等维度的综合打分进行排序,选取排名最高的50只股票作为成份股。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自由现金流相关指数不断上新。2024年11月和12月,中证发布了中证现金流指数、沪深300现金流、中证500现金流、中证800现金流、中证1000现金流5个自由现金流指数。
从历史表现来看,自由现金流指数可谓十分亮眼。其中,中证现金流指数自2014年以来包含股息率再投资的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接近20%,而同期万得全A指数的年化收益仅为7.31%。如此巨大的超额收益,让市场对整个自由现金流体系的指数产品报以极大的热情。
华夏基金表示,过去10年,A股自由现金流回报高的公司股价走势不断创新高,而自由现金流回报低、资本开支大的公司在增量转存量的过程中由盛转衰。尤其在过去宏观环境波动较大的三年,高自由现金流回报组合贡献明显。此类ETF既可以满足配置需求,也可以满足交易需求。
自由现金流投资获得市场认可
作为投资策略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自由现金流是由美国学者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企业财务概念。它指的是在不危及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下,企业可供分配给股东(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是企业在扣除了所有必要支出后,真正可支配的那部分现金。
自由现金流作为重要财务指标,可以有效衡量企业财务健康状况并对公司进行估值。首先,如果一家公司拥有充裕的自由现金流,意味着它在日常运营、偿还债务、扩展业务、回报股东等方面都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安全感,能够轻松应对短期债务、维持日常运营,并且有余力进行必要的投资和分红。其次,当前通过折现未来预期的自由现金流是企业估值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司的自由现金流是否健康将会直接影响市场对公司的估值进而对公司股价产生影响。
华夏基金表示,自由现金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也是上市公司维持稳定现金分红能力的来源。现金流财务操控的空间远小于净利润,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质量,尤其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市场可能会给予高自由现金流公司更高的青睐度。
对于近期自由现金流投资的走热,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中长期视角看,企业的自由现金流往往在成熟期达到巅峰。而国内经济逐渐从高增速阶段向高质量阶段转型,这一阶段经济体中扩张和成长的机会相对减少,而具有更加稳定市场地位、更加成熟运营模式的龙头企业有望占优,其更加充沛的自由现金流有望获得更多市场认可。
事实上,早在2012年12月28日,国证就发布了自由现金流指数来追踪自由现金流这一概念,然而相关投资理念并没有引起市场的重视。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海外相对成熟的概念,海外以自由现金流率为核心选股指标的产品已非常完备,而自由现金流投资理念在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
业内人士表示,首批自由现金流ETF的获批,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多样的指数投资工具。同时,随着指数阵营的不断扩大以及自由现金流等投资理念逐步引起市场关注,我国金融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和成熟。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