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中国气象局在京发布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V1.0),旨在深化气象与金融融合发展,发展气象新质生产力,为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出席发布会并致辞。
熊绍员表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象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二者关系密切。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作为中国气象局金融气象科技创新成果之一,其研发推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统筹布局金融气象科技攻关任务和创新体系建设,推动气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举措。下一步,中国气象局将秉承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理念,依托气象大数据优势,充分发挥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的作用,为金融强国建设做好气象支撑。
据介绍,金融气象是一个新兴交叉学科,主要围绕金融机构管控自身风险及服务气象敏感行业趋利避害的需求,开展表征经济实体风险敞口的金融气象指数、天气衍生品以及气象风险评估预估、气象风险管理等研究。当前,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重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同时为金融气象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以金融领域和气象敏感型行业服务需求为导向构建的高标准金融气象指数,可以作为客观“标尺”,衡量金融机构及经济实体可能面临的气象风险或机遇,也对金融市场未来的发展具有较强指示意义。经业内外专家论证,该指数具有客观、可回溯、可靠、权威等优势。
据介绍,在此基础上,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依托中国气象局金融气象重点创新团队,共同研发推出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V1.0),针对能源、农业、交通、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创新构建出与实体产业在生产、经营及管理等气象风险敞口相匹配的、具有经济指示意义的金融气象服务产品。该平台基于中国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运行,核心为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体系模块,精细划分16类服务对象,包含近70种由基本气象要素及其衍生产品构成的金融气象指数体系,支持按行业进行检索。
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将为金融及气象敏感型行业管控气象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决策能力等提供便捷、有效的工具,为气象部门更好地服务金融行业,拓展专业气象服务新赛道,形成气象服务金融的新质生产力,促进气象数据要素赋能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将结合金融行业服务需求,进一步筛选和优化指数种类,拓展指数应用场景,完善平台服务功能,打造面向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行业集气象服务于一体的金融气象指数及服务综合平台,提升金融气象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