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落下帷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的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度经营业绩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除已公告拟延迟披露和退市公司外,我国境内股票市场(沪、深、北三家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全市场”)共5340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4年半年度报告。
近八成公司盈利
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市场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89万亿元,净利润3.13万亿元。3032家公司实现营收正增长,4141家公司实现盈利,占比78%。创业板、科创板上市公司上半年营收整体实现近3%增长。剔除金融行业,实体上市公司实现营收30.35万亿元,净利润1.74万亿元。一、二季度营收分别为16.90万亿元和17.99万亿元,二季度环比增长6.43%。一、二季度净利润分别为1.54万亿元和1.58万亿元,二季度环比增长2.75%。
上半年,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表现相对稳健,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0.09%、3.09%。民营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3.34%。19个门类行业中,17个行业实现盈利,9个行业实现营收正增长,8个行业实现净利润正增长。制造业次类行业全部盈利,其中5个次类行业营收、净利润实现双增长。
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扩内需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报告显示,上半年,食品饮料、家用电器等多行业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超8%,农林牧渔行业扭亏为盈,养殖业受益于周期回暖,净利润大幅增长。消费电子、纺织服饰、汽车等景气度有明显提升,汽车行业营收增长超8%,净利润增长超20%。线上消费热情高涨,快递单量保持高增态势,虽受单价下降拖累,快递业5大上市公司营收总体增速依然超10%,4家利润增长超20%。线下出行热度不减,酒店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净利润有较好恢复,同比分别增长38.01%、13.60%、9.82%。
与此同时,企业出海步伐加速,模式升级。上半年,上市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3.83万亿元,同比增长12.84%,增长率提升9.93个百分点,海外业务收入占比10.98%,提升1.39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海外业务收入增长11.61%,增长率提升7.57个百分点,占比18.91%,提升1.73个百分点。从“新三样”到电子、生物医药等多行业,从单纯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上市公司加速全球化布局,升级产业竞争模式,在海外市场建立优势。
新引擎培育发展新动能
报告提出,我国上市公司正向“新”向“绿”,勾勒产业升级新图景。
数据显示,上市公司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上半年研发投入合计0.75万亿元,同比增长1.3%,连续多年保持增长,增速比上年有所放缓。整体研发强度为2.15%,同比提高0.06个百分点。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研发强度分别为5.02%、11.61%、4.87%。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电子、机械设备等行业展现蓬勃创新活力,研发强度达5%以上。比亚迪、中国建筑、中国移动、中兴通讯4家公司研发投入超百亿元,943家公司研发强度超10%。
2024年上半年,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电力营收均有一定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行业保持稳健增长,营收增长超20%,净利润增速超30%,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受益。
同时,数智化转型加速推进。从采矿、养殖等传统行业到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兴产业,上市公司主动通过搭建数字化智能化平台,采用数字营销手段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服务能力,加快公司转型升级,数据要素已成为重要生产力。上半年,三大运营商积极推进发展云计算及算力业务、人工智能、量子等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提高5G渗透率,为全社会多产业数字化提供技术保障,数字化相关业务收入合计达2643亿元,同比增长9%。
积极分红回购促股价提升
在投资者回报方面,报告显示,截至8月31日,677家上市公司公布一季度、半年度现金分红预案(含特别分红),较去年同期增加近500家,其中科创板80家公司中期分红,是去年的5倍。合计现金分红达5312亿元,分红公司整体股利支付率31.74%,分红的稳定性增强。分红公司中,11家公司分红金额超百亿元,近三成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贡献超80%的分红金额,是回馈投资者的标杆,6家民营上市公司分红金额超10亿元。480余家公司近5年首次半年度(季度)分红,一年多次分红的公司逐渐增多,回报投资者意识日益增强。
同时,还有1784家公司公布回购预案,已回购金额共计930亿元,剔除停止实施回购的情况,1263家上市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进行回购,已回购金额809亿元,其中,以自有资金进行回购的金额占比84%,3家公司回购金额超10亿元。用于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的注销式回购渐成趋势,回购金额达126亿元,推动企业价值提升。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