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沪市主板公司完成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截至8月31日,沪市主板1685家上市公司全部完成2023年半年度报告披露。总体来看,沪市主板上市公司克服多重不利因素影响,经营业绩保持稳定,稳就业、保民生作用明显,科技创新动力涌现,消费端加速修复,显示出今年以来出台的各项政策效应正在不断释放,也直观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巨大发展韧性和潜力。
沪市主板公司上半年整体业绩保持稳定,亏损面显著收窄。统计显示,上半年,沪市主板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4.93万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2.32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2.23万亿元,同比分别微降2%、1%。
业内人士认为,展望下半年,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需求逐步扩大,供需关系不断改善,上市公司业绩将大概率加速回归稳步增长轨道。同时,上半年出台的各项稳经济政策也将在下半年发挥出更大的拉动效应。基于上述这些有利因素,叠加上市公司自身不断加快的科技创新和转型发展步伐,上市公司业绩修复基础将更加稳固。
沪市主板超九成公司保持盈利
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32万亿元,同比增长2%;实现净利润1.08万亿元、扣非后净利润0.99万亿元,同比均下滑7%。企业经营“造血”能力明显恢复,实体公司上半年实现经营性现金净流入1.28万亿元,同比增长22%。
从盈亏面看,2023年上半年,沪市主板1427家公司保持盈利,占比近九成,其中,746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16家公司扭亏为盈,较上年同期合计增加80家,净利润同比下滑公司较上年同期减少69家。
分所有制看,国有企业顶住压力,充分发挥稳经济“压舱石”作用。上交所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沪市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净利润同比基本持平,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30%、16%,上半年实现净资产收益率5%,高于市场整体水平。国务院国资委下属央企合计实现营业收入11.00万亿元,净利润0.63万亿元。
民营企业短期利润承压,但边际向好趋势显现。统计显示,上半年,沪市主板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净利润同比下滑9%,但二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8%,多项经营指标实现修复,且环比增速快于国企。更为欣喜的是,民营企业经营质效持续提升,上半年,经营性现金净流入同比增长17%,二季度现金流环比大幅改善,期末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0.56个百分点。隆基绿能、福耀玻璃、海尔智家等一批代表性民营企业上半年净利润实现超两位数增长。
上下游行业盈利分化收敛
伴随多项扩大内需政策落地实施,市场消费潜力持续释放。线下消费场景加快恢复,接触性、聚集性消费明显回暖,酒店餐饮、旅游景区、电影院线行业整体净利润同比均实现大幅扭亏,已接近2019年同期水平。
在消费持续复苏和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影响下,上下游行业盈利结构有所调整。在沪市主板公司中,上游采掘行业周期轮动,煤炭、有色、石油等行业经营业绩由增转降,净利润分别同比下滑29%、24%、7%。在原材料价格下行推动下,火电行业业绩明显回升,带动以发电为主的公用事业行业净利润整体增长近30%。中下游行业方面,随着上游价格逐步传导,造纸、化纤、橡胶及塑料行业上半年净利润虽出现同比下降,但二季度环比已有所改善。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房地产上半年增速转正,收入、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4%、2%,其中,二季度增速明显,带动建筑材料二季度净利润降幅环比有所收窄。
作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行业,设备装备制造行业保持较快增速,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国防军工等行业净利润同比增长8%、13%、24%。此外,高水平科技服务需求持续提升,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重压力下,沪市主板公司仍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夯实长期发展根基。2023年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公司合计研发支出约3124亿元,同比增长6%。高技术行业依托高强度研发驱动,经营业绩实现较快增长,核心关键技术不断突破,国防军工、通信、电力设备行业研发支出增幅分别达34%、25%、17%,净利润分别增长24%、9%、13%,实现了研发增长与业绩创优的正向循环。
金融持续让利实体经济
沪市主板持续发挥金融服务实体功能,支持上市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提质增效,加速业务板块转型升级。
统计显示,2023年上半年,共披露19单重组方案,涉及金额合计185亿元。部分公司利用重组实现产业转型;部分公司通过重组理顺内部架构,整合同类业务;部分公司利用资本市场盘活存量、防范风险。
同时,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保持稳定,金融持续让利实体企业。2023年上半年,沪市主板实体公司合计融资规模6.84万亿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民营实体企业融资规模增长2%。此外,10余家房地产企业披露再融资方案,计划募资金额合计超500亿元。上交所债券市场发挥积极作用,上半年,沪市主板公司发行公司债规模合计4036亿元,同比增长31%,加权平均利率3.18%,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其中,新增发行科技创新债规模231亿元。金融让利实体方面,沪市银行的公司类贷款及垫款余额合计约88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3%;银行业平均净息差1.82%、净利差1.72%,同比分别下降0.15个百分点和0.14个百分点,金融行业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持续加大。
此外,上市公司回购增持传递信心,中期分红渐成风气。2023年以来,沪市主板公司新增披露回购计划74家次,拟回购金额上限合计逾400亿元,新增计划实施金额合计约83亿元。中期现金分红家数和总量都有新突破。近期,沪市主板合计61家公司推出中期分红方案,现金分红总额达1846亿元。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