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我国普惠保险蓄势待发

2025-09-24 10:12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险覆盖面等指标仍与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近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CAFI)出版《普惠保险蓄势待发》(以下简称“报告”),梳理了国内外普惠保险的实践发展和支持政策,调研了供给端主要参与主体和产品服务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普惠保险需求方的风险特征、风险偏好和保险意愿。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普惠保险保费规模约为3600亿元,仅占总保费的7%左右;到2029年-2030年,普惠保险保费规模将达近万亿元(9300亿元)。

发展普惠保险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的必然要求,是保险业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也是保险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此背景下,金融监管总局于2024年6月发布《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为我国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报告提出多个观点:

第一,在核心价值层面,普惠保险主要覆盖中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等传统保险服务获取相对不足的群体。其本质是政府引导的市场化风险分散机制,采取商业保险机构主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保险模式,其内涵外延是动态的、包容的。第二,在政策支持层面,我国普惠保险的政策框架是联系实际、与时俱进的,服务领域和覆盖群体不断扩大,财税政策日渐优化。要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发展,亟须充分发挥政策引领作用,依托制度创新寻求和对接更多社会力量参与。第三,在实践发展层面,我国普惠保险产品服务不断扩大领域、推陈出新,但供需差距还需进一步弥合。目前仍有62%的普惠保险风险保障需求未能获得相应的保险产品服务覆盖,这对商业机构来说蕴含着重大机遇。

从社会福利角度来看,发展普惠保险可以降低社会整体风险损失,减少灾害、疾病等导致的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因素,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因此,需要政府部门不同程度参与,包括财政支持、制度创新、保险意识教育等,以弥补该领域可能出现的“市场失灵”。目前,我国普惠保险产品服务主要包括三大类:具有公益性质的民生保障保险、商业机构参与的多层次保障体系、数字化赋能的专属普惠保险。

报告从政策和行业两个角度提出未来推进普惠保险的相关建议:一是将普惠保险纳入战略规划,形成“保险+N”的目标体系;二是完善普惠保险监管框架,加快谋划和推动制度创新;三是积极整合优化各方资源,发展混合融资支持普惠保险;四是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协同推动风险减量,加快普惠保险产品服务落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