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连续两个季度低于2.5%的动态调整阈值,触发预定利率调整。
根据相关安排,自2025年9月1日起,普通型、分红型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以及万能型保险产品的保证利率上限将分别下调至2.0%、1.75%和1.0%。其中,普通型和万能型产品利率分别下调50个基点,而分红型产品仅下调25个基点。
在利率持续下行的大背景下,此次“非对称下调”,既契合监管部门鼓励发展浮动收益型产品的政策导向,也为保险公司在负债端优化产品结构、加大分红险销售力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推进产品转型升级,支持浮动收益型保险发展。政策引导下,分红险因兼具保障功能与潜在收益弹性,成为人身险行业重点布局方向。一方面,分红险通过“保证利率+浮动分红”的机制设计,在提供基础保障的同时,将部分投资收益以红利形式返还客户,增强了产品吸引力;另一方面,其负债久期较长、现金流稳定,有助于保险公司匹配长期资产配置,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
从行业实践来看,越来越多的人身险公司将分红险作为战略重点。例如,多家大型险企整合产品、销售、服务等优质资源部署分红险转型,分红险保费占比正在逐步提升。例如,一季度太保寿险新保规模保费中,分红险占比同比提升16.1个百分点。部分中小险企也借势发力,结合区域市场特点推出分红险新产品。
随着此次预定利率调整及产品切换的完成,分红险在新单保费中的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国信证券研报认为,本轮分红险发展本质是保险业在低利率环境中构建“负债结构优化—投资能力提升—资本市场稳定”的正向循环。从行业视角看,其核心价值在于系统性降低利差损风险,同时通过浮动收益特性维持产品吸引力,为险企在低息周期内赢得转型时间窗口。
尽管预定利率下调,但调整后的分红险产品仍具较强市场竞争力。当前银行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普遍降至1.5%左右,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也普遍滑落至2%左右。相比之下,分红险以“1.75%保证利率+浮动分红”的产品结构,在保障基础上提供了更高的潜在收益空间。
不过,消费者在选购时应理性对待分红预期,避免片面追求高收益承诺。分红水平受保险公司实际投资收益、费用控制、死亡率等多重因素影响,存在不确定性。投保人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财务规划和保障需求,合理配置保险产品。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