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汽车后市场分会(以下简称“分会”)在江苏省常州市举办保险与汽车配件双产业融合发展座谈会,围绕事故车保险理赔中的配件供应优化、汽车后市场配件“三票制”供给改革、汽车配件产品检测试验标准在两产业融合中的关键作用、汽车配件检测认证成果展示、汽车仿制配件知识产权破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组建车险理赔共同体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改造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及分会理事长高强指出,分会构建起覆盖全国的专业化服务网络,形成规模化、标准化的检测认证服务能力,并在市场监管总局认证监管司完成汽车行业标志(“八强”标志)认证业务规则备案,成为全国唯一提供汽车行业检测认证全链条服务的行业组织。
截至4月底,分会已完成汽车灯具、保险杠、中网、水箱、冷凝器、水箱框架、车门、翼子板、发动机罩、车用雷达、空气悬挂及减震器等汽车配件的认证标准及规则发布,正式启动对全国百家企业上万种相关标准的燃油车及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配件的检测认证工作。分会聚焦汽车后市场配件材料强度、安全性能、环境适应性等关键技术指标,通过标准化检测、认证流程,将企业认证成本控制在前装市场30%以下。通过认证的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要求,可获认证证书、认证标志、合格证明及溯源二维码,实现“来源可查、质量可控、责任可追”的全链条追溯体系。
今年5月,分会牵头联合平安产险、太保产险、阳光财险、国寿财险、大地保险、申能财险、中华财险、珠峰财险、众安在线、合众财险等10家财险公司,组建保险行业车险理赔共同体。在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指导下,车险理赔共同体与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共同推进认证级新能源汽车综修服务网络建设,面向6万余家综修企业,开展新能源汽车维修技术能力认证,设立综修企业承接新能源事故车维修的技术、设施设备、合格配件供应等资质标准,共同构建全国性认证级新能源汽车综修服务网络。
新标准促理赔成本降低
据悉,分会将联合各保险公司,基于生产企业申报的汽车配件产品数据,对全国市场及各地级市的理赔需求总量进行供需分析,同步启动“八强”标志认证配件兜底供应商全国招标。通过筛选优质供应商,构建车险理赔共同体汽车配件全国兜底供应网络。未来,保险公司在定损环节将优先选用认证配件,全力推动车险“实物理赔”的转型升级。
今年6月,团体标准《汽车外观常用配件修复技术规范》将正式发布实施。标准发布后,分会将组织开展针对汽车配件修复企业的技术培训与能力认证工作,通过建立标准化修复流程与质量管控体系,确保修复配件的质量可靠性,以实现降低保险理赔成本、减少行业纠纷、提升理赔效率及优化风险评估模型的目标,推动汽车配件修复行业规范化发展。同时,将联合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智能理赔配件损伤识别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配件定损环节,进一步提升定损精度与智能化水平。
分会表示,认证作为质量管理核心工具,既是企业产品质量的“体检证”、市场经济运行的“信用证”,更是国际贸易往来的“通行证”,其本质是现代社会构建信任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底层机制。对保险行业而言,认证构建起覆盖产品质量、服务流程的风险过滤与缓冲屏障;对汽车维修行业而言,认证资质的获取既是技术能力的权威背书,更是市场拓展的核心竞争力;对汽车配件制造企业而言,认证是产品质量管控的核心抓手与市场竞争的关键利器,可助力企业打破市场准入壁垒。
分会称,在车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框架下,要以标准化建设为根基,将标志认证作为行业质量提升的核心引领手段,以新能源汽车维修能力认证与汽车配件修复能力认证为突破口,着力构建车险、配件、维修三大行业协同共生、深度融合的发展新生态。通过发挥认证制度的质量筛选与导向作用,推动各环节主体在技术标准、服务规范、资源配置等方面实现全方位对接,形成覆盖车险服务创新、配件供应链优化、维修服务能力升级的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新格局。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