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深化“气象×保险”合作

2025-04-10 10:00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年来,“气象×保险”发展的动力与活力不断迸发,已有28个省份的气象部门及5个国家级业务单位与20家保险企业开展了200多项服务合作;各级气象部门还通过气象服务、科技研发、工程建设等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天气实况监测、预报预警、气候预测、灾害风险评估、数据资料共享、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等场景服务。

从具体实践来看,中国气象局与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再保、中国农再等保险企业加强战略合作,推动构建“气象×保险”防灾减灾救灾新模式;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及工商银行合力推动建立气候灾害风险预警管理体系,以降低气候灾害风险对金融机构资产安全的威胁。

不过,“气象×保险”尚未形成体系化发展格局,金融行业在有效评价及回应气候风险方面依旧面临一些障碍。比如,气象数据支撑金融应用的机制和体系尚未健全,金融机构产品研发难度较大、风险转移路径尚不健全等。

接下来,应如何深化“气象×保险”合作?

一方面,要以数据为纽带、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推动保险服务各环节与气象大数据的融合应用,为金融市场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持,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防线”。2025年1月,中国金融气象指数与服务平台V2.0正式发布。该指数可针对农业、能源、电力、交通等气象敏感行业,通过量化气象因素风险,表征其风险敞口,不断释放“气象×保险”潜能。

另一方面,要推动气象从服务农险到服务全险种发展,尤其是绿色保险、巨灾保险等,促进全险种从“事后损失补偿”向“事前风险防范”和“事中风险控制”转变。在深化保险业气象服务方面,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金融气象协同联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气象保险产品创新。鼓励保险机构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气象相关巨灾保险产品,满足不同用户的保障需求。推动巨灾保险发展,加强巨灾保险的气象灾害风险技术研究和模型研发,提升再保险市场的风险分散能力。

在不断加快拓展金融气象服务领域、扩大金融气象服务规模、丰富产品内容的同时,“气象×保险”合作将持续深化,气象服务对金融防灾减损、赋能增益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