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从新能源汽车到低空飞行器,从无人驾驶技术到时尚品牌,记者注意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不仅以“爆款产品”打开海外市场认知,更以本土化策略融入全球产业链。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再次释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强烈信号。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但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企业“走出去”面临更为复杂的海外风险环境。同时,对于企业来说,“出海”不光意味着要“走出去”,还要“走进去”,要跟当地环境融合,并在此基础上保障人员、财产安全。
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必须树立风险防控意识,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
一般来讲,中企“出海”面临着政治风险、金融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技术风险和自然灾害等诸多挑战。
针对这些风险,保险机构一直以来积极为企业在出口贸易、对外投资和对外工程承包等经济活动中提供多种风险保障产品和服务,包括信用风险保障、融资促进、汇率波动、市场开拓、损失补偿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全方位、多层次地参与企业的对外经济活动。
但从当前形势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再只谋取短期利润,更着眼于长期生态构建,同时,逐渐从过往的低价贸易出海转变为“新质生产力”出海。
因此,保险公司也面临很大挑战:一方面,需要迅速了解熟悉新技术的风险特征,进行产品开发,比如储能、低空飞行等先进技术手段。值得一提的是,以前国内保险公司可以依靠海外先进经验和数据储备,进行产品开发和定价。但随着国内技术发展越来越快,现在很难依靠海外经验,保险机构需要开发适合国内市场的新产品。
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加快,企业自身风险需求也不断提升,保险机构需要根据当地环境风险,为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风险保障。
至于未来应如何建立多层次风险保障体系,一方面,企业要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动态跟踪国际局势变化,研究制定好前置性应急预案以防范突发重大风险,努力把出海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保险机构要加快脚步,加快产品创新,及时跟上行业节奏。构建多维度保险体系,为企业提供全价值链风险全覆盖的保障方案。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