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规模迅速壮大,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自由撰稿人等灵活就业人员权益保障问题日益凸显。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保险作为抵御风险的重要手段,应如何平衡灵活就业者的保障问题?
全国两会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将适应就业方式的变化,研究完善参保缴费办法,将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企业职工社保制度,享有更高水平保障。此外,扩大新就业形态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将试点省份由7个增加到17个,并逐步推动在全国实施。
除了社保外,近年来,我国商业保险机构不断加强灵活就业人员保障,努力为其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服务。
2024年,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聚焦建筑工人、快递骑手、网约车司机、货车司机、网店经营者等新市民群体和灵活就业人员,开展相应的新就业形态责任保险、意外伤害保险等业务。
从机构实践看,中国人保开发新市民系列专属产品20余款,重点服务快递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家政服务员、建筑工人等新市民灵活就业人群。截至2024年8月底,新市民专属产品服务809万人,同比增长49%,提供风险保障265万亿元,同比增长92%。
就推进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而言,2024年12月,中国人寿寿险上海市分公司成功中标上海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委托承办项目,为上海地区饿了么、达达、快狗打车等民营企业平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提供职业伤害保障,包括职业伤害后的医疗救治经济补偿等。
近期,京东、美团、饿了么陆续宣布将逐步为外卖骑手缴纳社保,引发广泛关注。
但从实际看,灵活就业人员在参保方面仍面临诸多限制。一方面,现行社保制度以劳动合同为基础,而大部分灵活就业人员并未与企业建立完全劳动关系,难以纳入社保体系。另一方面,对于商业保险机构来说,灵活就业人员风险敞口较大,为他们提供保险保障会面临一些压力。此外,对于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人员来说,缴费压力较大,缴费意愿普遍不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达2亿人左右。面对如此庞大的群体,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是大势所趋。因此,各方仍需持续努力,多站在参保者立场考虑问题,以更好化解难点堵点。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