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利率的不断降低,银行净息差下降,给银行盈利带来很大压力,为此银行越来越关注中收,而银保业务带来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成为中收的主要来源之一。这也是近年来各大行越来越重视银保,纷纷在这上面下大气力、投入资源的原因所在。而银行作为我国核心的金融渠道,对老百姓的金融行为有着绝对的影响力,其对银保重视,意味着这个渠道将获得强大的发展动力。进而,银行的专业能力、客户资源等将进一步向银保倾斜。
从保险公司来看,随着个险发展的承压、代理人的不断流失,险企越来越依赖银保业务,越来越关注它的发展。一些公司斥重金开发银保系统,培养银保销售人才。这几年,银保渠道保费收入在不断增长,新单价值也在不断提升。
从客户需求上看,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愈发多元化,从单一的储蓄存款转向理财、基金、保险等多元化家庭资产配置。2023年发布的《长寿时代城市居民财富管理白皮书》调研数据显示,超过43.1%的受访者持有商业保险类产品,紧随股票/基金、银行活期/定存和银行理财之后,是居民持有较多的第四大金融产品类型。在资管新规实施后,保险产品的“刚兑”属性凸显,备受投资者青睐。
所有这一切都给银保业务带来旺盛的发展潜力。当然“报行合一”后,银保业务收入规模短期缩减,这需要经历一个阵痛期。阵痛之后,行业会逐步纠偏并回归正轨,银行和险企的关系只是需要进行一场重构,帮助保险行业将负债端成本降下来,将银保合作的质量提上去。
展望未来,银保业务的发展可期。关键是银行和保险公司能否从博弈思维中觉悟过来,实施更紧密、更长期的合作,以共赢的思路,深度挖掘客户价值,形成“1+1”大于“2”的效应,一起做大、共享客户价值。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