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61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上半年盈利显著分化

2024-08-05 16:43
来源:证券日报

非上市险企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正在披露中,备受行业关注的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数据也陆续出炉。

截至8月2日,已有61家人身险公司披露了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上半年,共有31家人身险公司盈利,合计净利润为199.5亿元;有30家人身险公司亏损,总计亏损108.35亿元。61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净利润为91.15亿元,同比上升41.3%。

受访专家表示,今年上半年,上述61家人身险公司合计净利润受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投资收益提振等多因素影响,出现较快增长,预计下半年人身险公司盈利情况有望持续好转。

中邮人寿扭亏为盈

数据显示,在上述61家人身险公司中,上半年盈利额排名前五位的依次为泰康人寿、中邮人寿、农银人寿、中英人寿、中意人寿,分别实现净利润60.47亿元、56.90亿元、11.21亿元、8.80亿元、8.24亿元。

其中,去年同期亏损额居首的中邮人寿在今年实现扭亏为盈,创造了相较去年同期超80亿元的利润差额。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这一定程度上贡献了今年上半年的行业净利润增长。

尽管61家人身险公司上半年合计净利润上升,但从不同公司净利润增速看,其中仅有26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有所上升,占比42.6%,而其他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同比有所下滑。此外,今年上半年亏损的非上市人身险公司在数量上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具体看,亏损险企数目较去年同期增加1家。亏损额超过5亿元的险企共5家,较去年增加3家。

就35家人身险公司净利润下滑的原因,徐昱琛表示,一是,今年上半年权益市场波动加大,市场风格调整,一些高分红、高估值的股票,如银行、石油等板块股票表现较好,但部分中小市值股票波动下行,因此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有所分化。二是,会计准则下负债评估的折现率需以国债利率为准,随着国债收益率下滑,保险公司需要计提更多责任准备金,从而净利润降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除市场环境原因外,险企自身在管理策略上的差异也可能导致亏损,如部分公司的退保金、手续费及佣金支出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还有一些公司治理和战略出现问题,如频繁改动经营战略,决策失误等。

马太效应较为明显

从净利润分布结构来看,人身险公司行业的马太效应仍然较为明显。盈利额居前三位的泰康人寿、中邮人寿、农银人寿总净利润138.58亿元,是其他所有盈利险企合计净利润的近两倍。此外,30家亏损险企中有25家险企都是去年保费规模不足百亿元的小型险企。这显示出,人身险公司的行业分化较为明显。

就行业持续出现马太效应的原因,徐昱琛认为,一方面,消费者整体更加青睐于大公司或者知名品牌;另一方面,保险公司规模较大时会具有规模优势,且分支机构广泛,投资能力较强。

王国军则表示,对于非上市人身险公司而言,马太效应加剧的原因主要在于公司管理能力的差异。以泰康人寿为例,其去年和今年均在非上市险企中盈利额居首,这是其战略得当,公司稳定,管理有效的结果。

展望未来,王国军认为,预期下半年人身险公司整体盈利情况有望持续好转,特别是,如果资本市场有所回暖,将更加利好险企资产端。

徐昱琛表示,人身险公司净利润受保费收入、投资收益、会计准则适用等多因素影响,整体而言,对下半年行业利润表现持谨慎乐观态度。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