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停售 市场实现自我优化升级

2024-07-19 17:06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7月19日,复旦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安全研究中心成功举办普惠保险发展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出台《关于推进普惠保险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契机,邀请医保部门、保险机构及高校专家代表,共话新时代新要求下我国普惠保险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向。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许闲团队发布《“以退为进”:惠民保产品研究与观察——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产品的分析》研究报告。报告聚焦2023年11月15日前退出市场的73款惠民保产品,从产品特征分析、动因回溯、前瞻判断三个方面,回答了“如何理性看待当前我国惠民保发展”这一问题。

报告指出,国家高度重视普惠金融发展,惠民保作为普惠金融领域的典范,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惠民保市场增速有所放缓,但其发展态势显示出更加稳健和成熟的特点。

2015年以来推出的284款地方性惠民保产品中,73款产品停止运行,占比约为25.70%。停售产品虽然占比不低,但更多的集中在惠民保市场发展早、产品数量多的地区,一定程度上显示了市场的自我优化和升级。

报告分析了部分惠民保产品停售的原因。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禁止养老保险公司经营短期健康险业务,并明确业务范围超出规定的养老保险公司应当在3年之内完成变更。养老保险公司承保和参与的惠民保产品受政策影响做出动态调整。

此外,随着惠民保运营逐渐成熟,安徽、福建、湖南、河南、黑龙江等地在政府要求下,将多款惠民保产品合并运营,以减少市场无序竞争。市场竞争中,消费者的选择正在促使惠民保产品做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优化迭代;参与主体的市场判断和布局选择同样影响了惠民保产品的表现。

对于惠民保未来发展方向,报告指出,在秉持商业保险兼顾普惠属性的要求下,政府部门在引导当地惠民保规范运营后需要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推动商业保险发挥多元支付的作用。同时,商业保险公司和各市场参与主体应以惠民保为契机,在遵循商业普惠保险属性的前提下,探索和开发更多的创新合作渠道。

产品设计需要建立消费者需求导向思维。数据披露方面,停售的73款惠民保产品有67%未发布停售公告和后续信息,容易引起消费者对整个惠民保市场稳定性的担忧,各公司应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以保证信息透明。产品定价方面,重视消费者价格敏感度和保障需求,通过市场调研来确定合理的价格区间,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产品设计和运营中,应关注不同年龄层需求痛点,建立分层方案,满足各年龄群体差异化需求,提高产品竞争力。

此外,通过科技赋能投保理赔提速,运用数据优化产品定价,依托主动续保等方案延长客户黏性在当前惠民保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报告认为,惠民保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正迈向一个以规范和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阶段。未来,通过在产品定位、设计和运营方面不断优化,惠民保将实现质效并重的稳健发展,更好地服务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与健康中国战略实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