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指出,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从产粮大县扩大至全国,有利于进一步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提升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要强化部门协同,及时足额拨付保费补贴、加强资金监管,防止拖欠、截留、挪用补贴。要指导承保机构优化险种设计和理赔服务,确保一旦出险能够快速理赔、应赔尽赔,切实增强农民获得感。
农险保费规模有望达1700亿元
“这是党和政府对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利益保护的重视,也是农险发展的重大利好政策。”中华保险研究所首席保险研究员邱剑表示,此举将有利于进一步稳定国家粮食安全、稳定种粮农民收益、提高农险保费发展增速、提升农险风险管理水平和农业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将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从产粮大县扩大至全国,凸显国家对农业保险的高度重视,必将对农险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金融保险研究室主任龙文军表示。
近年来,农险政策不断释放利好信号。从2018年起,财政部和有关部门开始开展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2021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产粮大县正式实施,2023年进一步扩围至全国所有产粮大县,到今年开始在全国全面实施。
在政策的加持下,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各家公司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增幅明显:今年前3月,人保财险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提供风险保障811.4亿元,保障金额同比增长13.9%;平安产险实现保费收入2.8亿元,为农户提供风险保障80亿元,保障同比增长31.7%;截至3月末,中国太保产险保费收入9亿元,提供风险保障24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和11%;中国人寿财险提供风险保障约165亿元,同比增长超18%,保费收入约5.8亿元,同比增长超12%。
邱剑分析认为,目前全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承保面积大概情况是:水稻、玉米和小麦的承保面积分别为3.5亿苗、5亿苗和2.5亿苗,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实施范围从产粮大县扩大至全国后,预计2024年农险风险保障增速将可能达到20%,农险保费规模有望达到1700亿元。
对高质量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农险既是重要的农业支持政策,又是重要的金融工具手段。把农险政策作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既证明了农险支持农业发展起到了显著作用,也为农险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龙文军表示。
未来,农险应如何利用政策优势,更好发展?
龙文军进一步表示,一要稳步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农业保险机构依法合规与第三方机构、数据服务提供商、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合作,发挥更大的协同效应,优化业务结构和增长模式,提高农业保险的普惠程度。
二要健全中国特色农业保险制度。要强化中国特色农业保险发展实践的总结,宣传农业保险在确保粮食安全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全球农业保险发展贡献中国经验。
三要建立农业保险经营风险应对机制。要有效发挥中国农业再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作用,增强其政策性职能,建立科学合理的农险费率精算制度,支持再保险公司参与直保端的产品研发、补贴建议、经营农险资格招标等过程,增强农业保险制度的可持续性。
四要完善农业保险监管数据体系。强化农业保险的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推动构建全覆盖、无盲区的农业保险监督管理体制机制。
“保险公司在政策东风的沐浴下,具有更大的社会责任,农险科技需要不断提高,在承保、理赔、服务上需要充分提升,帮助农户恢复生产,发挥农业保险在防灾防损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为农民提供更加全面、高效、便捷、满意的保险服务。”邱剑表示。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