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追求长期主义要避免三大陷阱

2024-02-26 15:41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这几年,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环境,在资产端和投资端的双重挑战下,保险机构面临巨大的转型压力乃至生存压力,高速增长的大潮已经过去,高质量转型迫在眉睫。对于行业主体公司,大家在为当下而焦虑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走出当前困境,实现自己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如何真正实现长期主义的追求?

如何理解长期主义

某词典对长期主义的定义:“一种为了长期目标或结果而做决定的实践。”践行这一实践的人和组织自然就是长期主义者。

在企业经营中,坚守长期主义意味着一种对企业长期发展成效的追求,意味着跳出对短期业绩的过度关注,关注长远。

在长期主义的指导下,保险机构可以跳出对短期业绩,比如规模、利润等的执着,坚定地进行面向企业长远发展的转型,走真正聚焦于价值驱动的增长之路。长期主义信仰让处于业绩焦虑的企业和股东们更从容、更淡定。

正如一位险企高管所说:“保险公司就是要做时间的朋友。”

避免踏入三大陷阱

但是,在对长期主义的追求中,一定要避免踏入几个“陷阱”。

第一,追求长期主义过程中,应避免组织变得缺乏灵活性、弹性。长期主义战略给企业带来强大的定力,也会带来组织能力、文化的稳定积累,在战略方向的持续投入。但这种持续的积累和投入也往往会带来巨大的组织惯性,遮蔽管理者向四周看的视野,减少组织应对外部形势的灵活性。比如发展个险渠道是一些寿险公司长期主义的追求,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外部环境的变化有时会给银保等其他渠道一些良机,给个险渠道一些挑战,这时那些眼睛只盯着个险的管理者往往忽视对长期个险目标的迂回前进:其实,有不少公司在之前的银保机遇期,利用机会做大银保,提升业务规模,再来支撑个险的发展。

正如一位企业家所说,在追求长期主义过程中,如果企业做事的惯性太强、不能敏锐地面对外部变化,带来的这种成本是非常高的。所以险企在追求长期主义的道路上,还要保证自己的灵活性,在坚守战略方向时,也要有面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锐性,更要有随时调整自我的组织弹性。

第二,要避免对短期效率的误读。追求长期主义中容易形成一种推卸短期执行效率责任、忽略短期执行效率的企业文化,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长期主义的误读。一位企业家指出,大家会很容易把长期主义和短期执行效率对立起来,企业文化里面也容易形成这样的对立,一些管理者打着长期主义的大旗,掩饰短期执行效率低下的问题。这是非常危险的。

管理者就要为当前结果负责,而不能因为长期主义而忽视短期的效率追求。诚然,为了长期的结果,业绩可以下滑,但是效率要形成不断提升的趋势。要看到,没有短期执行效率的积累,就无法形成长期的效率优势,长期主义也无从谈起。

第三,要避免身体“透支”。追求长期主义容易带来组织战略投入脱离自身的实力,形成资源透支,给自身的发展带来较大负担。事实上,一些险企在长期主义战略的追求中,大幅度投资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如对科技设施的巨资投入、对康养实体的重金投入等。他们坚信,这样的投入会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坚定的后盾,为未来夯实基础。但是有的险企在投入中缺乏对自身实力的考量,而是盲目地做巨额投入。于是,所谓的长远布局给自己的现金流和偿付能力带来很大的负担,甚至被压垮。其实对于他们,在基础设施和服务资源方面,更灵活的合作模式显然更合适,虽然似乎不符合长期主义的特点,但却是现实有效的。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