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互动交流 办事服务 专题专栏

记者观察:提升理赔服务质效

2024-01-16 15:38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保险业内有“保险都是赔出来的”说法,理赔是最能体现保险温度的窗口。每年年初,保险公司都会发布“理赔报告”“十大赔案”等,并对重疾险、医疗险赔付进行大数据分析,为行业发展及公众保险意识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理赔是保险业发挥功能作用的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比拼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从2023年各公司发布的理赔报告看,绝大多数公司的获赔率、理赔时效都在提升,快速响应重大灾害及事故,重疾慰问、预付先赔等持续释放温暖。

同时,监管部门及行业都在积极实践让理赔更便捷。例如,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联合北京市财政局启动医疗电子票据理赔试点,市民群众在试点医疗机构和保险机构就医理赔时,不再需要打印纸质医疗票据,凭医疗收费电子票据便可作为商业保险的理赔依据。

不过,理赔环节依然存在大量投诉,“理赔难”标签尚未甩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通报的最新一期保险消费投诉中,涉及人身保险公司的达14790件,占投诉总量的56.5%。

之所以出现理赔问题,部分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消费者未能全面、清晰理解保险合同条款,仅关注到营销员为达成销售而展现的内容,在理赔时才发现难以获得赔付。

因此,提高理赔服务质效,更好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保险业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创新探索更为便捷高效的方式,让理赔更加简单和温暖;另一方面要从源头上尽量避免理赔纠纷产生,产品设计上要让条款更通俗化更容易理解,并对营销员进行产品保障范围、投保告知和责任免除等方面的培训,让销售更规范。

此外,“出事赔钱”并非人们所乐见,“不出事、少出事、出事能解决”才是消费者更想要的。保险业在做好理赔服务的同时,赋予保险更多内涵,例如,增加与重疾险、医疗险紧密相关的健康管理服务,以高频服务提升市场价值认同,做好健康风险减量工作。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及其网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文章来源: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

        2.凡本网站注明“文章来源:***”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至其他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或武汉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网站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